第16版:视窗
3上一版
 
接力生命的天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5年7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接力生命的天使

医护人员对每个宝宝都是全天候照料,喂奶、换纸尿裤、按摩、洗澡还有用药、输液、检查等等不一而足。
冯翠竹接过孩子准备上救护车,还不时地安慰患儿的家属。
在检查结果一一出来后,冯主任为患儿制定了治疗方案。
▲每个新入院的患儿情况护士都会在交接班时进行一对一交接,以方便下一个班次的护士更好地护理患儿。
看着经过4个月护理康复的小婷婷即将出院,秦护士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为了方便及时观察每个患儿的病情,医护人员的办公室就设置在病房中间,距离每一张病床只有一步之遥。
▲中午饭为了节省时间不在食堂排队,冯主任和同事就买了一碗汤和一个包子,简单的裹腹后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2015年7月14日早9点半,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病房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北京妇产医院有一名早晨8点02分出生的早产婴儿患有先天性肠疾病,紧急求助转诊治疗。

接到电话,新生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冯翠竹和护士长秦敬梅立即拎起转运救护箱随救护车风驰电掣般赶到北京市妇产医院。刚刚走进病区,患儿的爷爷和医生同时三步变两步地迎面疾步走来,冯主任一边向医生快速地询问患儿的病情,一边办理患儿转院手续。交接完成,冯主任便亲自抱起了患儿,向守护在楼外的救护车走去。

返回的路上,患儿病情平稳,这让冯主任和秦护士长提着的心稍稍安稳了一些。在平安地抵达儿研所新生儿外科病房后,秦护士长为患儿安排病床,冯主任安排为患儿进行各项检查,当检查一一呈现后,冯主任制定了患儿治疗方案同时和家属进行沟通,不知不觉地时钟已经指向了中午12点半,可她们两位还没顾上喝一口水。这是儿研所新生儿外科抢救转运中心日常工作的一幕。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整个儿童期,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新生儿;在新生儿期,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出生后第1周。其中,最重要的是出生后第1天和第1个小时,通常被医学界称为“这是新生婴儿面临的人生第一个生命关口”。 食管闭锁、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膈疝、先天性肠闭锁等都是新生儿最为常见的疾病,如病情不能及时得到救治,极易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我们科室共有医护人员17名,年纪最大的63岁,最年轻的22岁,我们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只要哪家医院产科新生儿需要抢救转运,我们就会在第一时间直接到产房或产科,及时参与抢救并将危重新生儿接过来继续抢救治疗。”

“由于新生儿患者病情急,变化快,很危重。因此转运前医护人员必须要备齐各种抢救设备和药物,精神更是要高度集中,一刻也不敢松弦,保证转运途中万无一失,这个过程是一场新生命的接力赛。”冯主任说。

谈起自己的专业,说起她们抢救多少患儿都侃侃而谈的冯翠竹,当聊到她自己孩子的时候却有些语塞:“我儿子今年3岁,平时我陪他的时间非常少,别的孩子有事情都会找妈妈,我儿子却是找爸爸。”简短的话语中,不难听出一位职业妈妈无暇陪同孩子的无奈心酸,更多的是心底隐藏着对儿子的那份愧疚之情。

像类似这样的新生儿转运,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全天候”地进行着,使很多危重新生儿获得及时救治……

□本报记者 孙妍 摄影报道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