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赵立伟:要让更多残疾人站起来
做职工找得着靠得住的工会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7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立伟:要让更多残疾人站起来

 

“我就是想让更多的残疾人都能够站起来,让他们和所有正常人一样拥有美好的生活。”说这话的是赵立伟,他是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辅具装配部主任,高级技师,也是一名北京市劳模、技术能手。2014年民政部批复在其工作单位建设“赵立伟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他是项目领头人。

7月的北京,闷热。

当记者走进位于北京经济开发区的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时,树荫下十几个正在边纳凉边等待治疗的肢体残疾病人出现在眼前,这是一个健康人平时无法去想象去感受的情景,记者的心不由自主感到一丝莫名的痛。

赵立伟的办公室位于教研楼9楼。在这里,记者听他讲述了一个技能大师的成长经历和故事。

命运和志向不谋而合

20多年前,在石家庄的一个小村庄有一个小卖部,店主是一个残疾人。每当有人要买东西的时候,他都要踉跄地站起来,一只手拄着拐,另一只手去拿商品和收钱……这一幕,深深地刻在了当时只有15岁的赵立伟的脑海中,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志愿将来成为一名医生,去帮助那些身患残疾的病人都能够站起来、走起来。

有时候,命运似乎总是眷念那些善良的人们。中学毕业后,他幸运地进入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假肢矫形技术人才的学校——中国假肢矫形技术专业学校,成为该校第一届21名学员中的一个。回想起学习的经历,赵立伟感慨地说:“我真的是非常幸运,由于学校是中德共建的学校,当时我们所学的专业课教材全是原汁原味的德国版本,而且实操教学设备和专业教师也都是德国的,不仅很快就接触到了最先进的假肢矫形技术,而且这所学校非常注重动手实操能力,这对我来说锻炼很大。”

因为肯钻研、爱动手,很快,赵立伟就成为学员中的佼佼者。“其实刚开始学习这项专业的时候并不太了解,但学着学着就感觉到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所以平时用了比别人多的时间去实操,多接触病人,了解病人需求,也和少年时代的梦想不谋而合了。”赵立伟说,由于他表现优异,本来应该回原籍工作的他,被留在了民政部假肢科学研究所,也就是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的前身,这可是代表全国假肢矫形器研发最高水平的机构,让他有机会在实践与研学中有了更大更宽广的平台。

命运因为善良而精彩,这一点对于赵立伟来说似乎很恰当。20多年前,因为同情心,他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去帮助那些身患残疾的病人。20年后的今天,他不仅成为了一位医生,而且通过钻研假肢装配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取型手法和接受腔口型结构,成为国内掌握先进假肢装配技术方面的领先者。

心里有爱坚定了选择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1998年,作为假肢学院第一届毕业生,赵立伟被分配到民政部假肢科研所(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前身)工作,作为一名新人,在学校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跨入工作岗位,就见到了形形色色的残疾人,这也让他遇到了想不到的心理压力。“在学校时学习也确实很累,但因为喜欢,所以每当看着自己亲手研制的产品很有成就感,很快乐,总会不由自主钻研进去,像欣赏一件艺术品那样反复的研究反复的看。”采访中赵立伟向记者介绍说:“可到了工作岗位就不一样了,我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肢体残疾病人,因为病人情绪不稳定,有的因长期残疾造成了心理障碍,有的因为意外残疾甚至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不少病人并不能很好的配合装配假肢,这给假肢的安装带来很大的难度。一开始真是无法接受,精神上承受的压力很大,甚至自己也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赵立伟告诉记者,自己是个研究技术的,当时精神压力是一方面,更多的压力来自于患者对自己辛苦研制的产品——假肢不满意,这让他感到非常难。他举例说,一次他给一个刚刚因为车祸而截肢的病人做好了假肢,可是更改了很多次,病人还是不满意,说不舒服,让他甚至对这个工作快失去信心了。后来,经过领导和师傅们的开导,他理解了这份工作的意义,他知道他所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病人,只有全心给他们关爱,竭力地用技术帮助他们恢复快乐的生活,才是病人们最需要的。师傅告诉他说:“你做的是一项伟大的工作,当你帮助一个肢残人士重新走起来,正常生活,其实是帮了一家人,甚至一个社会圈子的人。”所以,他深深明白了选择这个专业的意义,在爱的基础上,让他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用理解,走出了技术创新之路。

“取型、修型、成型、打磨、组装、适配……这些听上去简单的流程,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都十分不易。”赵立伟告诉记者,研制假肢这项产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说病人的截肢情况不一样、恢复情况不一样、对装假肢以后生活要求也不一样等等,加之不少患者情绪不稳,假肢装配难度较大。所以,爱心是从事这项工作最最基本的要求,他要对每一位初装患者,耐心地讲解假肢的功能,认真检查患者残肢状况,反复打磨为患者挑选最适合的假肢。

钻研技术永远没有止境

如今,赵立伟走入工作岗位已经整整17年了,这期间,他一直刻苦钻研假肢装配技术,并紧跟国际先进假肢接受腔制作工艺,不断探索,融会贯通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成为国内掌握先进假肢制作技术方面的领先者。同时,对于大、小腿截肢的极短残肢病人、髋离断截肢病人以及双侧下肢截肢病人的假肢装配,形成了自己一套成熟的装配方法和技术,经临床截肢患者反复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

截至目前,已经为残障者装配辅具2000多具。记者了解到,大量的装配实例,让赵立伟的技术越来越细腻。2012年,在北京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假肢师职业比赛中,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的角逐,他一路领先,最终取得决赛冠军,并获得“北京市技术能手”光荣称号;2013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民政行业领军人才”荣誉称号;2014年民政部批复的“赵立伟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如今也正在筹划中;今年,又获得了北京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赵立伟除了日常的研制工作,作为“福康工程”项目的假肢配置实施负责人,每年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陕西、西藏、新疆、云南、贵州等地区开展工作,为肢体残障者(特别是福利机构中的供养对象)配置康复辅具。经过他的努力,每年西部地区都有超过400多名残疾者穿戴上适用的假肢、矫形器,大幅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项工作不仅减轻了福利院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还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了生活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赵立伟还参与了国家标准《假肢配置服务》、《执业假肢制作师服务规范》、《执业矫形器制作师服务规范》、《上肢假肢(成品)装配通用要求》,以及上海市地方标准《假肢、矫形器配置机构服务规范》的起草和制定,促进我国假肢行业的发展,规范了假肢装配企业的服务行为,保障了广大肢残患者的假肢装配效果。

而当聊起所取得的荣誉,赵立伟似乎并不在意,他说他就是个研究技术的人,因为工作关系,让他了解了全国各地大量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肢体残疾而需要假肢的病人,所以他感觉钻研技术永远没有止境,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站起来、走起来,他更要加倍努力,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本报记者 博雅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