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足迹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与银球结缘的三个别样十年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15年7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冠军曹燕华
与银球结缘的三个别样十年

曹燕华与蔡振华、施之皓合影
曹校长正在教小学员打球
曹燕华当年的打球英姿
曹燕华观看比赛
 

●在“选手曹燕华”的十年里她七登世界冠军宝座,摘56枚金牌,赢世乒赛大满贯、两届世乒赛女单冠军、获“全国十佳运动员”。

●在瑞典,坐面包车时右手的四个指头被车门夹了一下,险些葬送运动生涯。

●她连放15个高球,逼得韩国梁英子失误。她首登上了世界女子单打冠军宝座。

●当“女人曹燕华”,相夫教子。在德国,曹燕华曾经历过恐怖的车祸。

●任“校长曹燕华”后创造出了她人生事业的又一高峰,培养出优秀运动员许昕。

今年53岁的曹燕华是中国乒坛一个传奇。她从13岁开始打乒乓球,到现在,经历了“选手曹燕华”、“女人曹燕华”、“校长曹燕华” 三个别样的十年。在“选手曹燕华”的十年里,她七次登上世界冠军宝座,摘取56枚金牌,赢得世乒赛大满贯、两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全国十佳运动员”,成就了“花中之魁”之美称。告别乒乓球坛的10年里,曹燕华相夫教子,在国外度过一段美好时光。回国之后,曹燕华在上海创办的培养青少年选手的“曹乒学校”及乒乓球俱乐部,创造出了她人生事业的又一高峰。

3岁的她就与乒乓球结缘

曹燕华生于上海。怎么和乒乓球结缘的呢?她回忆,上世纪六十年代,乒乓球热遍全国,是人民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运动项目。她的两个姐姐都打乒乓球,分别在区少体校和校队,还有个堂哥也练球。3岁的时候,她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帮着满地捡球。再加上后来老师对她的指导和父亲对她的督促,曹燕华跟乒乓球发生联系。

上小学时,曹燕华每次看体育老师杨华安打球实在洒脱,像行云流水一样,把她给震住了,很羡慕。原来打球可以这样子。很快,她在杨老师的指点下,进步神速。放学后,她站在镜子前,没完没了地用球拍子比划着开球、抛球等样式,很乐意地听一家人对她动作的点评。更令曹燕华感动的是,爸爸很尊重她在乒乓球上表现出的强烈欲望,给她买了一块盾牌球拍加以鼓励。她说:“那时,学打球的人多,学校的那张乒乓球台根本不够用,谁的力气大,谁的胆量大,谁的捡球速度快,谁能把球老打在球台上不失误,就能占住球台多打一会儿球。不服输的我没过多久就成了高手,跟我抢球台的只剩少数几个男孩子。”在“抢球”磨练中,曹燕华打球水平得到了增长。

其实曹燕华小时候想学钢琴,遭到爸爸的反对。她说:“钢琴梦破灭之后,自己也就没心思去打球了,心里就像长了草一样,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去练球,厌恶或是拒绝打球!过了大半年,我的老师来家访,征求我爸的意见,让我赶紧回去练球。老师说,学校要派选手去参加乒乓球赛,小燕子是绝对主力,没她打不成。我答应去打比赛。当我重新拿起我心爱的球拍时,心里很复杂。因为我难圆钢琴梦了。”

改用反胶打弧圈球,进步神速

“那次比赛我们赢了。我爸很高兴,花钱又给我买了一块当时国内最好的红双喜球拍,要我拼搏进取,练球更有劲。苦是苦了点,但苦中也有乐……”曹燕华说,自己从小打球,其实没有任何功利性目标,打球的动力更多的是那种与生俱来的热爱吧。

1973年2月,曹燕华来到了虹口区的乍蒲路乒乓球房集训。她最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好教练——王莲芳教练。说起王莲芳少有人知,但谈起她丈夫朱广沪,却无人不知。曹燕华说:“我有幸被选入虹口区少体校乒乓球队二队,成了她的开门弟子。当时我已经10岁了。那时,我对王指导又怕又恨,直到我长大,直到我喝了她因为带我们训练没有时间喂儿子奶而挤出来的奶水,我才渐渐明白,王指导对我,实同亲生母亲,为了我的成长,她费尽了心血。我敬佩她,所有她带过的学生连同学生家长都很敬佩她。”

当时,曹燕华使用正胶直拍快攻打法。由于拉球较差,王莲芳教练让她改用反胶。她很有灵性,结果很快就学会了打弧圈球,而且动作、发力都很好。小姑娘打球很用功,接受能力强,所以进步很快,多次获奖的她被选进上海体工队。进了上海体工队,她拿到了六块钱的津贴,这个报酬,对她而言,非常有意义,似乎她能养家糊口了,目标也更明确了。

头一次“出征”,差点断掉手指

进队后不久,上海体工队和罗马尼亚队在无锡打了一场友谊比赛,她赢了比她大一岁的小将,为了体现两国人民真诚的友谊,第二场让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了。这是她打的第一次国际性的比赛,让的第一场球,至今难忘。

进上海队四个月后,曹燕华由蒋时祥教练主管,他那严格的训练,先进的方法,让曹燕华受益匪浅。“我记得蒋指导接手带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写一份给当时上海乒乓球坛的龙头老大——获7次上海市冠军的岑仰健的挑战书,我竟然写了……”她说。

“有天上午,领队来我家,让我家人帮助我准备一下,两天后到北京报到培训,然后一个月后去欧洲打斯堪的纳维亚的比赛。简直是太突然了。我到北京后,训练、参加学习班、定做出国服装、采购等等。一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那些日子,在法国、瑞典、荷兰,比赛一场接一场,我已基本摸清了欧洲对手的套路,没什么大的花样。可是一路走马灯似的旅行,令我生畏。”这次出国打比赛,曹燕华在瑞典出了点小差错,差点断掉了手指头。她回忆说,“刚到瑞典没几天,东道主派了辆后座是拉门的面包车给我们中国代表团用。那天外出,我最后一个上车,手在门上没有来得及缩回来,忽然拉门动了,我的手被拉门狠狠地夹了一下。我一声钻透心肺的惨叫,全车人都吓得跳了起来。我立即意识到,我被夹的是右手的四个指头,只要有一个手指断掉,我的运动生涯就将告结束,偏偏夹的是打球最重要的中指。完了,以后怎么打球,我非常难过。算幸运,四个手指没断,但伤得也不轻,中指鼓起来一个大硬节,后来好几年才消退……嗨,头一次出征不光在球技上经受了考验,手指也大难不‘死’,我自嘲,后福自来啊。”

夺冠之战,最难忘第37届世乒赛

1977年底访问欧洲归来,曹燕华破例被调进了国家一队。她回忆说,“像三级跳远,忽然从业余体校进了国家队大门,感觉是跳了龙门,居然可以天天和以前我要见她们一眼都难的大明星们同台练球了,我当初还感到有些不太习惯。头一天训练,我的对手是上海籍的运动员仇晨燕,两个多小时练下来,我面红耳赤,无地自容。在这个新的环境里,我才明白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经过一段正规训练,曹燕华的技术突飞猛进。1978年底,她作为中国二队成员参加了斯堪的纳维亚锦标赛。她和童玲合作,不仅击败了与之交锋的所有外国队,还战胜了中国一队,夺得了团体冠军!

当时有一位记者问她:“你们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害怕吗?”她扬起眉反问:“这有什么好怕的?”记者为此撰文称赞: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儿,初出茅庐便取得如此战绩,令人吃惊。然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小姑娘的这句反问。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乒乓健儿,无论新老,都有一种令人钦佩的雄心壮志。好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女运动员。

在曹燕华所有夺冠之战中,恐怕要数第三十七届世乒赛女单决赛最令人激动了。当时,韩国的梁英子以凶狠的正、反手攻球,连胜中国强手进入决赛。人们常说,看球的比打球的更紧张。当时,曹燕华在球场上已经为战友们当拉拉队员,喊得嗓子都快哑了。当她的队友黄俊群失利后,她反而安静下来了,显得格外镇静,她只轻轻地说了两个字:“拼了!”她身边的周兰荪和张燮林教练看了看表,觉得还有点时间必须让赛前的曹燕华先休息一会儿。于是,在喧闹的比赛大厅的地板上,教练把衣服铺在地上,让她躺在地板上,她非常听话,竟美美地睡了一觉。然后,她冷静地进入比赛场地,向梁英子发起了连珠炮般的进攻。梁英子以牙还牙,抢先进攻。这次曹燕华竟连放15个高球,逼得对方失误……看她打球,眉宇间、行动处有时会有某种微笑,这让所有看过这场比赛的人都叹为观止、记忆犹新。这一次,曹燕华是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女子单打冠军的宝座。

正当乒乓球爱好者盼望她继续驰骋在国际乒坛,来它一个女单“三连冠”时,曹燕华却因为健康欠佳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过早地挂拍退役了。这一年,她芳龄不到23岁,她还清楚地记得,1985年11月,在上海静安体育馆告别表演赛上,为她的运动生涯最后添上了最完美的一笔。

自个儿撑起半边天

退役后的曹燕华结婚了,家安在上海。不过她在那个温馨的家里只享受了4个月。曹燕华先到日本留学、讲学、治病一年,又到德国。

初到德国时,为了生存曹燕华曾重操旧业,但当德国队高薪聘请要她加盟时,她断然拒绝了。这对她来说并非诱惑。在她认为,虽说人各有志,但她决不会做有损于祖国形象、令她恩师友人脸上无光的事情。初到德国,她两眼一抹黑,不会英语,不会德语,不会开车,在空荡荡的大房子里,她和老公两人面面相觑,不太顺利的开头,曾使他们甚至有了打道回府的念头,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她很快地学会了德语,甚至好几国语言,也学会了驾驶。

“我学着自己做饭,开车到三公里外的超级市场采购满满一车子食物,在家里琢磨着怎么烧菜做点心。开始烧饭,不是烂了就是硬了,怎么也掌握不好加水量和火候,买了电饭煲,解决问题。可刀功却不是一二天练得好的。接连两星期,左手中指食指连挨两刀;切洋葱,那股子辛辣又熏得眼泪鼻涕一大把,老公回家以为我在痛哭流涕,刚想安慰,我却破涕为笑了,这滋味,不尝还真不知道。我们已经不再感到寂寞,整日挖空心思着发掘新招式,让朋友们惊喜一番。馄饨皮没有,买个摇面机自己做,肉冻,肉包子,菜包子,生煎馒头,锅贴,那味道,比店里要好吃得多。每回都做得精疲力尽的。那段日子,我就像个真正的家庭主妇,虽忙虽累却很充实,我终于成了普通女人中的一员。”

“当我肚子里的孩子即将出世时,我感觉到游荡的生活该结束,该有一个真正的家了。寻找合适的房子还真是不容易。那时,我们每天上午要去德语学校上课,下午,就一家一家去看符合我们条件的房子。整整找了三个月,终于找到了一栋三层的独立式小楼。办完了一切的买房手续,还是不能马上搬进新居,自己还得动手改造一番。在那里,我们一家度过了四年快乐的时光。”

在德国,快乐的时候虽然占了多数,但偶尔还是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1994年的夏天,他们全家出外度假,十天后回到家,打开家门却发现里面的防盗铁链挂着。奇怪家中没人,门又双保险反锁着,没有钥匙,没法从里面出来,难道家中有人。打开门才发现出了事。家中被小偷光顾了。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地上到处是衣物,还好护照之类的身份证件没有丢,五分钟后,警察来了,可警察告诉她,这种案子一般破不了的,是你们运气不好。

曹燕华在德国也曾经历过恐怖的车祸。有一次,他们从南部到北部横穿德国,在法兰克福附近的五号高速公路上,车胎忽然爆炸,车头撞上了高速公路的中间护栏……还好,这场车祸他们全车五个人奇迹般没受一点伤。

父亲的一封书信,让她下定决心回国

在国外的那些年里,曹燕华一直保持着当年在国家队时一样的习惯,平均每周都要给家里写上厚厚的一封信。1995年,她父亲在信中说,现在国内尤其是上海发展已很不错,你可以回来干一番新的事业了。“这回国的事儿,我不能让父亲失望啊。”第42届世乒赛在中国天津举行,那一次,曹燕华和她先生带着出生后头一次回娘家的儿子回到了上海。很快,她被邀请到东方卫视参加《燕子评球》的节目制作。不久,她又拿起了丢掉的球拍,转战南北,为宣传43届世乒赛奉献自己一份心意。

1997年初,曹燕华实业公司承办了1996年度“中国乒乓球十佳”的评选和颁奖活动。饮水思源,曹燕华请来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历届世界冠军和元老们,几百位乒坛新老健儿欢聚一堂,那场面,是可与世界比赛的大聚会媲美。“像这样的聚会太少了,以后,若能每年搞一二次该有多好啊。”她听到了大家的心声,觉得自己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而当时的上海女队近年来的表现,也让行内外人士担忧。上海,这个中国乒乓球的摇篮,应该有无数可造之材啊。“于是,我便想再度涉足已经离开了12年的乒乓界,不管它带给我的是褒还是贬,更不谈经济效益如何,我只想尽我一份微薄之力,报答上海的父老乡亲,报答带给我一切的小小银球。”

曹燕华乒乓交流中心在大康集团和曹燕华实业公司的共同策划下,一炮打响。随着乒乓热的再度掀起,上海一下子冒出了几十、上百个对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开放的乒乓房,这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又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喜欢大家叫她“曹校长”

继曹燕华乒乓交流中心揭幕后仅仅相隔4个月,在上海市体委、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大力支持下,上海大康乒乓球俱乐部即告成功。此时曹燕华兼任俱乐部总经理,每天忙碌不堪。她又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白手起家,办起了培养青少年选手的学校。

曹燕华说,得亏了自己人缘好,很多人都愿意帮助自己,就这么艰苦奋斗了两年,曹燕华乒乓球学校的名气打响了。曹燕华感慨地说,“乒乓球真的是一项神经高度紧绷的运动,你一丝一毫都不能开小差,我曾经紧张到发球的时候两眼一抹黑,乒乓球就在手中,根本发不出去。”正是有这样的经历,曹燕华更大程度上关心的是学生们的心理状态。

平时,她一走进课堂,只要听到学生们叫她一声曹校长,她不管自己的身体有多疲惫,马上精神十足。“我非常感谢这些学生的家长,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放心把孩子交给我。”她认为,做校长要“四平”:平常心、平等观、平和相、平安念。平常心,让人放平心态,大度包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平等观,让人秉持众生平等信条,尊天敬人,以礼相待;平和相,让人持正守中,平易和蔼,相处如沐春风;平安念,让人坚守底线,相信知足常乐,平安是福。同时,她更迫切地希望今后能利用自身优势,抓住“互联网+”大潮,借助信息高速路,让乒乓球校与世界联通。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实现孩子的个性化学习。做总比不做强!

2015年4月26日至5月3日,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苏州举行,“曹乒”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员许昕,通过顽强拼搏取得男子双打、混合双打的两项冠军。当时,曹燕华校长和曹乒校的全体教练及部分运动员赴苏州赛场,为许昕加油助威,观摩比赛。她在比赛场馆及竞赛准备区与国家队教练及许昕保持密切联系,鼓励许昕再接再厉、为国争光!

而谈到奥运会,曹燕华说:“我当初没有达到(奥运会)这个高度,所以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弟子身上了。‘曹乒’培养了上千名选手,只有许昕一人有望冲击奥运会,我心中的迫切可想而知……”心系奥运,也是乒乓巨星曹燕华正追求的梦。

□特约撰稿 彭立昭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