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王立峰:一项创新节省六成修车费
脑海里装着变速箱原理图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5年7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立峰:一项创新节省六成修车费
■扎根环卫 三年间从“门外汉”拼成“多面手” ■技术过硬 维修车辆故障似“神医”药到病除 ■他就是西城环卫下属地杰中心车队队长、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从一线作业司机、维修工到白班班长、修理班班长、车队队长,外地来京务工人员王立峰在环卫岗位上干了整整15年。15年来,他从一个环卫车辆设备的门外汉,成长为技术过硬、一岗多能的青年技术骨干、机修工作的“领头羊”。

“如果把环卫工作比作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我就是一枚普普通通的螺丝钉,尽的都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分。”这是王立峰常说的一句话。

潜心钻研

三年拼成行业“多面手”

2000年5月西城环卫中心机扫队(现地杰中心)成立,王立峰作为机扫车司机调到中心工作。当时机扫队刚刚成立,车辆配套设施不完善,车内没有空调,暖气也不好使,冬天作业时往车内灌风,人冻得跟冰棍似的,三伏天太阳一晒没等干完活已经是汗流浃背,身上的工作服被汗水打湿了,最后翻起了汗碱花。这种简单恶劣的工作条件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纷纷选择了离开。而王立峰没有退缩,他深知环卫工作对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珍惜,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几年的司机生涯中,王立峰一直潜心于学习钻研车辆驾驶技术,从最初只能驾驶机扫车到能够驾驶喷雾降尘车、洒水车、洗地车、多功能撒布机、挤压车、垃圾车等多种作业车辆。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向修理工请教修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修车技术。

2003年年底,因工作需要王立峰从机扫班调到修理班担任班长兼白班班长职务。万事开头难,虽然身为班长却是修理行当一名实打实的新兵,看着维修车间各种工具,他有些发懵,因为维修知识不充分,让他在分配工作的时候焦头烂额。“一个外行凭什么领导我们啊?”面对这样的冷言冷语,王立峰没有灰心,不懂可以学,不明白可以问。为此他购买大量机修书籍,经常请教班内的老师傅老职工,在他油迹斑斑的工作服口袋里总是装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各种需要修理保养的车辆,所需的零部件,修理的草图,工作中的一些思路。

凭借努力,王立峰逐渐从最初不认识电气焊工具到全面掌握汽修知识的行家里手,同时取得了特殊工种电气焊专业资格证书。当修理班长期间,经常是白天忙碌,到了晚间作业车辆在外突然发生故障,他接到电话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与故障车辆、修理工具相伴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了。

技术过硬

被称为“修车神医”

2013年3月王立峰被任命为车队队长,负责维修班工作的同时负责车辆管理工作。由于中心是全机械化作业队伍,车辆设备数量多,种类多,分布在三个停车场较为分散,王立峰利用业余时间对所有车辆的保险单据、行驶证、行车执照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

王立峰工作起来,同事用了几个字来概括,“苦,狠,准”。“苦”是有活大家一起干,吃苦受累,从不因为是班长、队长就搞特殊化;“狠”是说他工作时间不够用就加班加点,起早贪黑,有时候太忙连家都不回,就吃住在单位;“准”是说他业务水平高,作业车辆出了故障能够很快搞清原因,排除故障,很像大夫药到病除的迅速和准确,因此,还被同事们起了个绰号“修车神医”。

在工作中也不总是一帆风顺,也曾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和非议,更有人说“你干得再好也就是个外地务工的,跟正式职工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何必那么拼命呢?”这个寡言的年轻人只是微笑并不辩解,在他内心深处早有答案,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要干好自己的工作,无愧于肩上的这份责任。

大胆创新

节省修车费用六成

干了几年维修工作,喜欢琢磨的王立峰在技术提升的基础上又定了一个新的目标:如何发挥出各种作业车辆最大功效,同时节约修理成本。当时环卫车辆作为特种车辆,发动机是比较重要的部件,相当于车辆的“心脏”,发动机返回厂家维修花费不菲。王立峰身先士卒率先吃透了维修保养发动机的原理和技术,带领班组对发动机尝试自行保养,最后所有车辆发动机均改为自修保养,平均每台维修成本降至4000元,与外出专业保养费用相比平均每台节约开支7000元,节省维修费用六成。

其实,早在2004年王立峰就对机扫车副机的点火开关电路进行了改造,并在西城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被评为2004年度西城区创新项目。此后一发不可收拾,2008年,他又成功研制了新型垃圾箱翻起装置,2009年祖国60周年大庆之际,他又一次进行了大胆创新,自行设计、购置原材料,请专业人员焊接加工,制作适应环卫工作特性的吊装设备,弥补了中心以往没有吊装设备的缺憾。王立峰自行设计制作的吊装设备投入使用后,在时间和工力上,比原先缩短减少近一倍,并连年获得西城区技术创新项目成果奖,本人多次被评为市、区级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2010年环卫作业车辆统一更换为国四标准作业车辆,王立峰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新型车辆的维修与使用上,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计算机知识,把手工记录的维修记录、保养记录、班务工作安排变为微机录入,通过建立详尽全面的车辆维修台账,分析、改进修理工作,逐步实现修理工作科技化、数字化、精细化和规范化。

15年来,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王立峰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攻坚克难,在环卫工作中取得诸多荣誉。他曾被北京市政府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获得北京市总工会颁发的“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奥运立功标兵”、“首都文明服务之星”及环卫中心颁发的“务工之星”,“功德之星”、“优秀共产党员”等17项荣誉称号。

荣誉背后,是王立峰对岗位的坚守。连续15年的春节他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期间没有因私因病请过一次假。虽然现在的工作更忙碌了,忙里偷闲王立峰也会到单位维修车间转转,看看维修的进度,也正是这样一份发自心底对环卫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激励着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本报记者 张江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