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妨多给员工“精神按摩”
十大典型案例 具有样本意义
储蓄卡办理漏洞 揭了银行的短
火灾悲剧烧出安全管理漏洞
转发微博微信 请先思考三秒
曝光虚假大学 随后还要问责
零容忍
的士天价宰客 暴露监管缺失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大典型案例 具有样本意义

 

离职手续未办完,工资应该照样发;加班要留“证据”;试用期内单位也不能让员工随便走人……这些应有的劳动权益,你知道吗?昨天上午,记者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首次发布十个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并从中提炼出十个劳动争议风险防范点。(6月25日本报1版)

在《劳动法》实施20周年之际,北京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从去年审结的6万余件案例中整理出十大案例,对现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市场主体的法治意识。当下的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是主旋律,法治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十大案例”的提出,本质是倡导法治思维,是让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学会用法治思维处理自身事务。案例所体现的精神,主旨是规则意识,如果每个主体都能遵守规则,就能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利益,避免矛盾,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其次,关注“十大案例”,就可能规避用工风险,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现实中,很多企业法律意识不高,甚至没有学会用法律规则来平等地对待员工,从而很容易侵害到职工权益。这样的意识,不利于规范管理,凝聚人心,提高效率。学会以法律来管理企业,就能最大限度地化解用人风险,在用工方面做到诚实信用,提高企业美誉度,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再次,“十大案例”,对劳动者维权帮助更大。劳动者和企业本身是对立又合作的关系,双方有共同利益,也可能发生矛盾。细看“十大案例”,对企业和劳动者双方都有帮助作用,毕竟发生矛盾后,要用同一个法律规则来解决问题。只要双方都遵守规则,矛盾和风险就不复存在。但是,法律规则浩如烟海,企业有能力请法律顾问来帮助化解日常风险,而多数劳动者并不具备这个条件,也不可能每个人都精通法律。那么,“十大案例”的提出,在最容易发生矛盾的地方进行提示,对于劳动者的帮助则善莫大焉。这与交管部门在易发生事故路段提出警示具有相同的效果。

劳动者通过这些案例,就能学会运用法律化解劳动风险,甚至对于很多风险可以提前化解,在劳资矛盾产生之初就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比如在加班的时候注意保留证据,自然有利于日后维权。虽然当下国内的法治环境并不完善,但劳动者要尽量学会用法律来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矛盾,这样的意识将更加有利于自己的职业生涯。

最后,“十大案例”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也有指导价值。“十大案例”涉及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确认劳动关系、工伤待遇赔偿等常见的劳动争议上。通过这些案例,不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执法者也可以提前介入,在“最易发生事故的路段”,提前化解矛盾,或者通过有意识的宣传,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法治意识,从而化解就业或用工风险。

总之,“十大案例”具有风险指示标的作用,对于建设法治社会,促进和谐的劳动关系,都有非常有益的促进作用,值得社会每一个层面都关注和领会。

□瞿方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