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一近,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外婆的“五香粽”,那浓浓的香气,悠悠袅袅,在唇齿间飘荡……
老家有端午吃粽子的习俗。每年端午节临近,外婆总是早早地做好准备:用一个大铝盆满满地泡上糯米、黄米,然后将红枣泥、板栗、赤豆分别煮熟做泥,将松子仁炒熟擀碎,再将猪肉剁成细细的肉末。这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得了,外婆就戴上老花镜,搬个马扎,在天井当院放一方小桌子,然后将洗好的翠青苇叶、马莲叶,泡好的糯米、黄米以及红枣泥等一并摆到桌上。这时,我们会团团围坐在外婆身边,欣赏她娴熟的包粽子技艺。外婆包的粽子因在糯米、黄米中掺进了红枣泥、板栗、赤豆泥、松子仁、肉末,故名“五香粽”。只见外婆捡起苇叶三围两绕,便成为小舟状,然后将糯米、黄米、红枣泥、板栗、赤豆泥、松子仁、肉末等统统放在“小舟”内,滤净水,再用又长又细的马莲叶捆好,转眼间,一个粽子便做得了。所有的粽子全部包好后,再一起放在锅里煮。当蒸气从灶间升腾起来时,屋里屋外便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香气;继之,整条巷子便飘散着醉人的粽香了!
当“五香粽”装盘上桌时,不要说那勾人馋涎的味道,单是那五彩缤纷的色彩就已让人食欲大开、涎流三尺了,真可谓是“香粽端上来,神仙坐不稳”!尤其是赤豆,虽然被沸水煮得软软的,可嚼起来依然像一个个饱满的日子从舌尖上鱼贯而过,让人觉得每一口的咀嚼、每一次的吞咽都是那么实实在在、真真切切!
多年来,我一直在外面奔波,经历了很多端午节,也品尝过各式各样的粽子。虽说这些粽子味道都不错,但我最爱吃、最难舍的却还是外婆包的“五香粽”。每次端午回到老家,坐在天井当院吃着外婆的“五香粽”,品味着“角黍包金,草蒲泛玉,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真是觉得心染艾气、唇齿生香呢!
□钱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