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会选择上电校学技术,就是因为父亲是一名电工的缘故。”姜志强告诉记者。
在姜志强小的时候,父亲是原来华北电网公司的一名变电安装工人,所以父亲经常出差,一出去就是一两个月。尽管小时候的姜志强不能经常见到父亲,但是却非常羡慕父亲能全国到处跑,领略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在姜志强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见识渊博的人,全国各地都去过。于是在姜志强的心中,那时候就开始向往加入父亲的队伍。
长大后,报考学校的时候,姜志强毫不犹豫的报了山西临汾电校,毕业之后顺利成为了电力系统的一名职工。现在,姜志强已经成长为了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变电二次检修交直流副班长,而父亲则已经退休了。
在姜志强的眼中,父亲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的人。“很多电站都是父亲那一代建造的,那时候条件特别差。”很多时候变电站都是在荒无人烟的荒郊野外,就连最基本的吃饭睡觉都满足不了。“单位能送饭到施工现场还是比较好的,尽管吃的时候都是凉的,至少能吃上饭,有的地方饭菜根本送不到。他们就带着干粮和水就出发了。一天只吃一顿饭是常有的事儿。住的地方也特别简陋——用帆布搭成的帐篷。这种帐篷夏天不凉快,冬天不隔寒。常年累月父亲就得了关节炎和胃病。现在年纪也大了,吃饭稍有不慎就不舒服。”
对于父亲,姜志强特别感激父亲严格要求他,让他养成的一个习惯——不睡懒觉。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起床困难户,但是年轻时的姜志强却没睡过懒觉。“父亲是个急性子,小的时候挨过不少打。但总体说来,我还是很听话的。”在姜志强记忆里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叫自己起床。在姜志强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一般周一到周五要上学,不能睡懒觉,周六周日父亲就会把我从床上叫起来,帮他干活。”那时候,姜志强家里有个小院,平时父亲总是闲不住,周六周日也修修篱笆、砌砌墙,此时姜志强就成了父亲的好搭档,递工具、搬砖忙的不亦乐乎。
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不睡懒觉已经成了姜志强的一个习惯。“说实话真的要感谢父亲,是他让我养成了这样一个好习惯。现在每天五六点钟起床,然后锻炼一下身体,对健康特别有帮助。”
父亲在电力系统走过了自己的一辈子,现在姜志强正沿着父亲的足迹走着自己的人生。“父亲获得过‘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各种荣誉证书,这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我无需向别人学习。父亲就是我的偶像,把父亲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学会,我将受益终生。”
□本报记者 杨琳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