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下,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召开净化网络语言主题座谈会。会上,人民网舆情研究室发布的网络低俗粗鄙语言的报告显示,“尼玛”、“屌丝”和“逗比”位列前三。(6月3日《新京报》)
如果说“大虾”、“沙发”是带有调侃初衷和新奇特性的词语衍生,那么,“尼玛”、“屌丝”、“逗比”等等网络低俗用语,则已经触动了网络交流的文明底线,带有极重的侮辱色彩或恶俗意味。这种网络语言的低俗化倾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空间乌烟瘴气,并致使网络文明和理性在低俗中渐渐流失,理应受到管控和抵制。
也许有人会说,抵制网络低俗语言是政府的事,我作为一个普通网民无能为力。这种想法其实大错特错。在抵御网络语言低俗化倾向的过程中,每一个网民的力量都是伟大的。当我们从自身做起,做到不使用、不传播网络低俗语言时,便已经对网络低俗语言的发展传播形成了有效遏制。而且,这种自觉的抵制还能起到极佳的示范作用,影响到我们的身边人,使网络空间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净化。随着网民个人参与抵制网络低俗语言的情形越来越普遍,无数个文明洁净的“网络小空间”,便汇聚成了一个和谐进步的“网络大空间”。到那时,网络低俗语言彻底没有了生存余地,网络空间必定能重新回归文明与理性。□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