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却自幼热爱舞蹈
对舞蹈的热衷和投入,让她在昌平区声名远扬
2010年她自编自创的《自由飞翔》被定为工间工前操全市推广项目
这套《自由飞翔》深受大众喜爱,如今在昌平区各个社区公园都有市民“随声起舞”
“在你的心上,自由的飞翔,灿烂的星光,永恒的徜徉……”在昌平区,各个社区、公园,都有市民伴随着音乐声跳健身操的身影。目前,这套名为《自由飞翔》的职工健身操已经在昌平区各乡镇得到了推广。昨天,记者采访了这套操的创编者唐玉芸。
从小喜欢跳舞有遗传基因
唐玉芸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的白庙村,从小就热爱文艺,小学时就是班里的文体委员,喜欢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当时的老师评价她:“学得快,动作到位,身体协调能力好。”
要说唐玉芸有文艺细胞,还多少有些遗传的因素,父母虽然都是普通工人,但都是村里活跃的文艺分子。“我父亲是民间艺人,在庙会上踩高跷、跑旱船、跑轮舞,他还会吹笛子,拉二胡。”提起父亲,唐玉芸非常敬佩:“他小有名气,附近的白各庄、郑各庄,逢年过节都邀请他去走会。我母亲也是村里秧歌大队的。”
在表演方面,父亲也没少给唐玉芸指点。“我在家里练舞时,他看见了就告诉我,眼手的姿势要协调,还亲自给我做示范。”
1992年,唐玉芸嫁到了东小口镇马连店村。“马连店村属于文艺之村,村里年年都有花会,京剧、评剧,还有狮子舞、小车会、高跷秧歌等样样都有。”这样的文艺大环境,让唐玉芸的文艺之心开始发芽了。1995年,唐玉芸正式加入了舞蹈队,担任舞蹈队的技术指导。
“电视里只要一播舞蹈节目,我就拿个小本边看边记。根据这些,再改编成适合村民的舞蹈动作。”
热衷舞蹈让她声名远扬
“虽然跳了很多年舞,但是从没系统地学过专业知识,也没有专业的人指点,觉得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昌平区文化馆报了民族舞班,同时还有基本功的训练,当时她的兼职工资一个月400元,学舞蹈的费用就要200元。
学习基本功特别枯燥,身韵练习有时候一坐就一个小时,就这样,随着唐玉芸一年的坚持,她的基本功提高很大。“手型、身段,还有眼神都有点到位了,还学了一些芭蕾的动作。”
对舞蹈的热衷和投入,使得东小口镇,乃至昌平区工会、文化和体育等部门,都知道了“唐玉芸”这个人。2005年,在昌平区体育局的推荐下,唐玉芸参加了北京市的培训,随之考取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证书。什么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就是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学无止境,2006年,唐玉芸又报名参加了全国健身秧歌裁判培训。“那次在燕山文化馆学了四天,白天学习技能培训,晚上还要学理论知识培训。”紧张的四天时间并没有白白付出,唐玉芸轻松通过考试,获得国家B级裁判员证书。
由于唐玉芸在舞蹈上的全情投入,让她收获了不少好成绩。她为舞蹈队改编的《春节序曲》健身操,曾获得北京市总工会创编一等奖。
创编工间操获全市推广
2010年,北京开展“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活动,其中包括征集工间工前操。“昌平区总工会俱乐部的主任找到我,让我编一套。”接受任务的唐玉芸开始找曲子:“很多曲子都不合适,有的节拍太快,不适合健身操的节奏,有的节奏慢听起来又没活力。”
在听到凤凰传奇唱的《自由飞翔》时,唐玉芸就选择了这首歌。“节拍和动感都不错,很适合健身操。”有了曲子,就开始编动作。“整天脑子里都在想动作,比如手头正干着家务活,突然灵感有了,就扔下抹布,比划一通,再找纸记下来。”一个星期,这套健身操的雏形就有了,里面融入了街舞、爵士、健美操等很多元素,对于四肢、肩颈和腰等各个部位都能活动到。
当年6月份,在昌平区职工运动会上,《自由飞翔》进行了600人表演的首次展示。同年8月,参加了市总工会的表演,“在文化宫表演的。” 对于自己的作品登上了劳动人民文化宫的舞台,唐玉芸非常兴奋。这套操也受到了专家的好评,被定为工间工前操全市推广项目。
□本报记者 周美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