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3版
电影里划船的群演中有乔羽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于1954年,至今已有61年了,一首歌能流传61年,又一直脍炙人口,真的不多见。这首歌本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歌。当初乔羽和长春电影制片厂里的导演是老朋友,当时严恭和苏里两位朋友,正在拍电影《祖国的花朵》,就找到乔羽请他给电影写首歌。那时的乔羽刚20多岁,就和导演们一起到了电影的外景拍摄地——北海公园。“在电影中和歌曲中提到的荡起双桨其实就是在北海。”乔羽先生告诉记者,“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其实就是北海的写真。“在影片中的一群划船的人里面还有我呢。”乔羽先生打趣道,“我们当了群众演员,当时非常自然,也很随意。”
当时乔羽进入剧组后,深入体验了小演员们的生活。在拍摄孩子们荡舟北海公园的场面时,乔羽的灵感一触即发,写出了白描般传神、又童趣盎然的歌词。这首歌里出现的绿树、红墙、白塔,就是因为乔羽创作这首歌的时候就在北海公园,他觉得要写这首歌,而且影片中用这首歌就是在北海公园的环境里,所以他就很实际的写出了自己所见所感,北海中间最漂亮的是白塔,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碑拓,它是有着倒影,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导演说我们在这个场景中需要写一首歌,应该怎么写?我说在北海公园里拍,又是小孩都在划船,当然就写‘小船儿推开波浪’。”乔羽先生坦言创作的初衷。歌曲就这样诞生了,孩子们明朗欢快的歌声中充满着质朴与天真。
六十多年来,就像歌词唱的那样,这首歌一直见证着当代人的幸福生活。他说:“有时候,特别是年纪大了,再唱这首歌的时候还挺激动,激动在哪呢,我也说不上来,具体为什么。但是就可能是想到了童年的生活,想到了这一生,这么长几十年过来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原唱刘惠芳说:“现在的孩子们差不多是我孙子辈的孩子了,他们生活的非常非常的幸福。但是我回想我的童年,我认为我不是不幸福,我也觉得很幸福!这个幸福两个字看你怎么解释。幸福的定义有千千万万,对于我来说,幸福就是愉快地歌唱。”在她的心里那个扎着小辫儿、热爱唱歌的小丫头一直都在。
这首歌在当时出来之后,当时有没有再了解其他人的反映?乔羽说:“他们喜欢这个歌,当时整个北海公园都是这个歌,而且游人都学会了。”他们是跟着拍电影的剧组来学的,还是跟着其他的小朋友来学的?“那个时期好像北海公园很长的时间,你进去就听着唱这个歌,到后来还唱着。一到北海就能够听到唱这首歌的,这是真正写北海的。”每当乔羽到北海公园听到大家都在唱这首歌时,他很欣慰,“写了一首歌,大家都挺爱听,也挺爱唱,那当然好。”
小时候最艰难时
全家只有1元买校服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都很幸福,而当乔羽先生回忆起他小时候,不免潸然泪下:“我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我上学没有校服穿,在学校我就只能藏起来,后来家里人知道了,给我一元钱做一套校服。”88岁的乔羽先生回忆起没有校服的伤心往事。
乔羽的父亲教会了乔羽写“忍”字,这个“忍”也成了乔羽后来做人的哲学。说起父亲,乔羽很小父亲就教他识字,每天一笔一划的教乔羽,乔羽在认认真真的写字,父亲把乔羽会的字每一百个字打一个包,乔羽四岁左右时就认了30个包中的字了,也就是4岁认识3000个字,“现在这些字我也都认得,而且绝对写不错。”乔羽先生告诉记者:“ 父母给了我一点文学的基因,我父亲给我的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基因,母亲给我的是民间文学的基因(母亲并不识字),这两个东西当时不觉得怎么样,但后来我觉得是终身受益。”
说到让乔羽终身受益的还有一个人,就是乔羽的邻居——民间艺人王殿玉先生,王殿玉先生是一位视觉障碍者,他看不见,但他演奏的很好,小乔羽总是悄悄得听,后来有人告诉王殿玉:这个小孩总来听。后来王殿玉就把小乔羽拉过去。“我就在你旁边住,王先生就很高兴,就问我:你是学生?对,我是学生。”王殿玉先生听说小乔羽是学生很高兴,说有一些事情需要他帮忙。小乔羽当时不理解他能帮什么忙呢?王殿玉告诉乔小羽因为他看不见,也不识字,但是他喜欢收藏书籍,所以请小乔羽帮他看看。“我看其中有一本,是一部古代的数学著作《数理精蕴》。”乔羽先生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
二十岁成名
写了很多与水有关的歌
这位水边长大的词作家,写的歌词中总是与水有关,《让我们荡起双桨》有水,《我的祖国》有水,《黄果树大瀑布》还是有水……乔羽创作的词中,有很多都与水有关,他为何那么爱写水?
乔羽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看艄公撑船,他小时候在大运河边,看艄公撑船过闸口,“那时艄公们都会喊号子,那是声震天地的声音,是生命的声音,我小时候最爱看这个,很是惊心动魄。”我们以为船桨是用美好和理想铸成的,但乔羽的心中,那是用汗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