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爸爸妈妈的“小棉袄”
我和邓主编的 情谊
老李和他的钢媳妇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5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爸爸妈妈的“小棉袄”

 

1969年,姐姐随着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投身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穿上了绿军装。尽管没有领章、帽徽,但部队编制、集体生活、还有津贴,让热血青年憧憬和向往。从此,她成为全国一千七百万知青中的一员。

那年的8月23日,姐姐和同学们登上奔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列车,站台的高音喇叭里播放着激昂的歌曲,大家异常兴奋,要奔向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全家人都去为她送行,站台上人山人海,挤满送行的男女老少,亲友们恋恋不舍、依依惜别、再三叮咛。

但是,随着一声长笛响起,满载着远赴他乡的知青专列徐徐启动。霎时间,车上车下哭声一片,离别的伤感在站台上飘荡。妈妈泪流满面跌坐在原地,这一幕在姐姐的脑海中定格,让她牢牢记住一生难忘,有好几次重现在戈壁的梦乡之中。

斗转星移,四十六载,兵团战友纷纷步入花甲之年。当初,他们从五湖四海聚到一块儿,年纪大的十八九,小的只有十六七,屯垦戍边、一腔热血。下农田,春种秋收,他们晒黑了脸庞,磨出了老茧。星夜里,紧急集合的号声,多少次在深夜把他们从床上唤起。

几年下来,简单而繁重的体力劳动,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远离父母兄妹的思乡之情,让他们常常梦中回家看亲人,醒来望月泪两行。忘不了,在当年返城大潮突来时,有人因没有门路办病退、困退回城市,而愁眉不展难寝食。而如今,他们因再回兵团故地、忆当年青春往事、叙战友并肩情谊,再度重逢而满面春风。

老战友评价姐姐工作很细心,干活儿不惜力。在二师十四团二连,她曾官至炊事班长,负责连队的柴米油盐。一日三餐,烧火做饭,养猪种菜,干脏活儿、干累活儿,在炊事班当仁不让她是主力。后来,姐姐从连队调到了团部的军人服务社,进货卸车、盘点货物、售货记账,热情的服务赢得好评。

同事和朋友说她对人热心肠、率真豪爽大气。姐姐有个爱好,喜欢牵线搭桥,经她介绍,先后有六对男女喜结良缘,面对这不俗的累累硕果,颇有成就感的她,在笑谈中显得毫不谦虚:“是他们年轻人有姻缘,我这个红娘有眼力。”

妈妈一共生了三个女儿,只可惜那两个姐姐生下来早夭,她便成了独生女。虽然家中有两个儿子,但对她这个女孩子却疼爱有加。不仅是因为她自幼聪慧学习好,打小懂事,五六岁就帮着家里干活儿、照看弟弟。还因为女儿曾离家多年,没在父母身边得到关爱,总想对她补偿少许。

有人说,女儿是爸妈的贴心“小棉袄”,我姐对二老的孝敬那是尽心尽力。天气冷了,给老人买两身保暖衣裤,老妈的牙不好,用轮椅推着她一趟一趟去看牙医。星期天,拌好肉馅和好面,送回娘家包饺子,二老吃得格外香,浓浓的亲情甜如蜜。

□胡京成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