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团结鼓劲、创新驱动、培养新人,都是一个普通班组成长为先进集体的要素,确保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先进,不是靠嘴皮子说出来的,而是靠大家伙儿一点一点做出来的。近日,本报记者就走进多个先进班组,一窥它们从普通到先进的路上,修炼过哪些“秘籍”?
思想学习放下包袱 科学管理化为动力
兴华大街是大兴城区最核心的一条街,清晨走在这条街上,宽畅的大道、整洁的市容环境,令人无比舒畅。其实,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时,大兴区环卫中心清扫队兴华大街路段的工人早已把街道打扫干净了。
“我们是大兴区最大的一个环卫班组,95%以上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同志。”兴华大街路段段长张希敏告诉记者,班组现在有职工80余人,平均年龄43岁,大部分是下岗职工。“过去都有着不错的工作,如今,每天顶着星星出门,踏着月色回家,夏天烈日当头,冬天寒风刺骨,这样的工作条件,最初让不少职工有了怕苦、怕脏、怕累的情绪。一些年轻职工上岗之初,也总觉得扫地没出息,碰到熟人都抬不起头。”
为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平日的管理中,张希敏经常抽出时间,组织职工开展思想政治学习,还通过评先进、树典型的方式,激励大家。“职工们思想上的包袱放下了,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都明显增强了。现在,个个都干得有声有色了。”
科学的管理,把原本松散的职工个体聚成了一个整体,所有的力量也拧成了一股绳。而这样的力量放到工作中,就成了不可或缺的动力。
“我们监区2014年能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的称号,靠的就是严密的管理和监管制度。”北京市新康监狱三分监区监区长冯雪梅介绍说,她们的监区比较“特别”。既是戒备森严的监狱,也是温暖如春的病房;这里住院的病人,既是正在服刑的罪犯,也是患者,而她们10位女干警,既是执行刑罚和改造罪犯的管理者,也是具有临床护理专业资质,帮助病人康复的白衣天使。
监管工作无小事。作为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唯一监管改造各所监狱病重需要住院治疗的女性服刑人员的分监区,新康监狱三分监区的工作就更是这样。
“病犯无论是去做检查还是做手术,干警都始终跟随不离半步。病犯手术多长时间,干警就站在手术台旁盯多长时间。每天交接班时,上一班的干警要将此前24小时监区内的所有情况,向下一班干警做详细交代,就连医生查房、护士换药的时间都要精确到分。”冯雪梅说。
生日祝福播撒感动
友爱互助凝聚精神
严密的管理可以锻造一个集体严谨的品质,而良好的氛围则可以凝聚一个集体的精神。对此,天坛公园殿堂部祈年殿大殿班班长康雨佳就深有体会。她负责的班组虽然2007年才成立,但是却已经获得过2012年北京市青年文明号,2014年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学习型班组等荣誉。
“我们这个班组共有14人,大多是‘80后’和‘90后’。”康雨佳说,因为班组里年轻人多,所以工作起来也是充满了活力。“为游客做讲解,看管、打扫殿堂……虽然这都是我们日常的工作,但是大家却干劲十足,而且无论谁遇到什么困难,也都能互相帮忙。”
“这不,这几天,我们正为公园的讲解词比赛做准备。讲解词的时间怎么控制、讲解的内容怎么更有特色……这些问题,新来的职工不知如何解决。我们班组里的几位老职工就会主动给她们提些建议。”康雨佳说。
“其实,不仅是工作上、生活中,我们班组成员也是相互关心。”康雨佳介绍,她们的班组中,有块提示板,每到班组成员过生日的时候,祝福的话语就会出现在提示板上。“虽然都是很简单的祝福语,但大家都觉得很温馨,很感动。”
“都说我们做警察的严肃、无情,可那是对待工作。其实,我们同事间也非常团结,那种友爱的氛围,让我们在高度紧张的工作中,心里也多了一些温暖。”冯雪梅表示。
“单位里有了重要、艰巨的任务大家都抢着干,处处体现出了同事间的友爱。哪位干警家有困难,大家都伸把手。”冯雪梅说,她们三分监区的10位女干警平均年龄40岁左右,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阶段,而且好几位的孩子很小。值夜班对于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我们也是普通人,也会遇到孩子期末考试,家中老人生病这种需要我们照顾家人的时候。每到这时,不用自己说,其它干警便会主动顶替值夜班,让家中有事的干警放心回家。
“我觉得,正是这种团结友爱创造出来的氛围,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融洽,从而更加出色完成了各项监管任务。”冯雪梅诚恳地说。
创新引领义务服务
职工发明提升效率
对于一个班组、一个路段、一个分监区来说,取得一点成绩,获得一次荣誉,并不难,但是在工作中,想要取得更大的成绩,保持荣誉,却并不容易。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优秀的集体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地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就成了一条“必经之路”。
“我们服务队以前是把老人接到店里,给他们修脚,现在是服务送上门,到家里为老人们服务。”北京翔达清华池办公室负责人王丽华介绍说。
她口中的“服务队”,就是由全国劳模、高级修脚师李金明发起,成立于1980年的清华池浴池修脚社区服务队。“我们这支学雷锋队伍成立30多年来,已服务了几十万人次,也获得过诸多荣誉,今年更是被评为了北京市模范集体。我想,这与我们服务队不断改进、创新工作不无关系。”
记者了解到,相较以往,除了服务形式上的变化,现在,服务队的“售后”也更加细致了。因为从2011年起,服务队就开始了“放心服务到您家”工程,推出了《社区服务、上门服务信誉卡》。每一位社区老人在享受了清华池专业修脚服务后,都会收到这张注明了社区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和温馨提示的卡片。此举赢得了接受服务的老人们的一致欢迎。
“我们也通过改变工作态度、调整工作时间,改良作业工具,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张希敏兴奋地说。
“因为保洁面积大、门脸商户多,我们的工作量并不小。虽然之前针对商户倒垃圾时间的问题,我们曾跟商户老板沟通过,可是效果不好。为此,我们专门召开会议,集思广益,最后大家都同意通过改变我们自己的工作态度,赢得商户的理解和支持。而为了保证道路的整洁,我们还重新调整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夜班,将原来工作时段早3点到晚7点,调整为早3点到晚10点。”张希敏介绍说。
班组的创新精神,也激发了职工个人的工作创新。因为平时的作业中,细小的碎沙很难用普通扫帚扫净,一位职工将几个编织袋一条条撕开,绑在扫帚的枝条上。这样,一种轻巧、密实又实用的扫帚应运而生,经过试用效果不错,这个小发明还在清扫队里得到了推广。
班组新人拜师前辈
搭台传播服务精神
科学管理、团结氛围、创新驱动,都是一个普通班组成长为先进集体的要素,但却不足以让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这种情况下,新人培养,就成了先进集体面临的重要一关。
“我们会采用老人带新人的方法,这样新职工的成长会非常快。”康雨佳说。
今年年初,“新人”杨旸加入了祈年殿大殿班。按照惯例,班组“老人”田甜成了她的“师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田甜从如何说开场白讲起,一直到讲解时间控制、与游客的沟通方式等,都为杨旸进行了全面介绍。
不仅如此,进入祈年殿大殿班班组的新人还会接受培训和考试。“考试不仅可以考查新职工对于讲解词的掌握情况,还能通过老职工现场提出的建议,让新职工有更大收获。”康雨佳表示。
“清华池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传统,已经孕育了六位劳模。现在,我们也在努力搭建平台,让年轻职工把我们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精神传承和延续下去。”王丽华说。
“我一直希望做一个有手艺,能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李金明师傅把顾客当亲人,总是一丝不苟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态度感染了我,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服务队队员孙雪超表示,他受到全国劳模李金明的感召,2010年加入了服务队,此后,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敬老院为老人们义务修脚。
2011年重阳节前,孙雪超随服务队来到亦庄开发区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修脚。由于社区大、老人住的又分散,他拿着工具,一天连续上下楼为10位老人服务。“印象最深的是,一位92岁的老人,她儿子工作忙,没时间带她去修脚,她脚疼的走不了路,给她修脚的时候,她一直夸我干活细致,态度又好,解决了她的大问题。”孙雪超愉快地回忆着。
在服务队里像孙雪超这样的年轻职工还有很多。这 30多年来,我们的服务队培养锻炼了一批年轻人,其中1名全国劳模、3名享受政府津贴高级技师、15名学雷锋先进个人,10名优秀团员、劳动标兵。他们在为老人服务的同时,也传播了脚病预防知识,在企业内烘托起了学习雷锋,志愿服务的氛围。
□本报记者 陈曦 孙艳 盛丽 李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