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运动量够不够、运动状态好不好,心跳数据“说了算”。作为东城区第一所引入“心率监测器”的学校,北京市第165中学日前举办大课间展示活动,经过30分钟热身操、排舞等运动,学生的心率情况量化为数值,为教师进一步开展体育健康指导提供了一份科学依据。
从本学期开始,165中学率先利用高科技为学生体育健康寻找数据支撑。可供专业运动员使用的心率监测器“学名”叫做“团队训练系统”,只有普通计步器大小,用弹力绑带固定在学生心脏部位,监测到的数据将时时通过小板凳形状的蓝牙接收器发送到电脑上,进行数据分析。
展示活动现场,400余名非毕业年级的学生当中,有10名同学被随机抽取作为心率监测的样本。监测数据会直接反映在操场的电子大屏上,每分钟都会有一次数值记录,可以清楚看到,当学生做幅度较大的排舞时,五分之四样本学生的心跳达到每分钟120下以上。165中学体育组组长裴连军老师介绍,“整个监测完成后,会求得每名学生的心率平均值,一般情况下,运动时心率在每分钟140~200下之间就是正常的。根据多次监测结果反映,学校课间操安排的运动量是能够达到锻炼效果的”。
心率监测器还会生成实时心率变化曲线图,学生在一段运动时间中的心率变化一目了然。“理想的心率变化是曲线上升后能保持一段时间,再上升再保持,有张有弛,如果监测结果不能达到这一预想,教师将进行运动项目的调整”,裴老师说。
除了课间操,165中学每学期将有20节体育课开展心率监测,为教师的课程安排提供帮助。在以体操为主的体育课上,监测的数值普遍就会偏低,分析发现体操运动的强度还不够,因此可以提示教师适当加入提高运动强度的素质练习。
“每次监测的学生都是随机选出的,人人都有被监测的机会。目前监测的数据比较不错,如果一旦出现结果异常的情况,学校将会与学生、家长具体沟通,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裴老师说。
未来,东城区计划将该心率监测系统陆续向全区学校推广,并形成大数据库。
□通讯员 吕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