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高考加工厂” 到“散养试验田”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5年5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高考加工厂” 到“散养试验田”
——北京优秀小学负责人谈办学思路
 

近日,河北一所重点高中为防止学生跳楼而安装铁栏的照片惊爆网络,反映了以往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如今的学生依然面临学校施加的繁重课业压力。那些被冠以“高考加工厂”等头衔的中小学教学方式,仍然占据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流。

而另一方面,在北京,一些中小学校近年来采取一种截然相反的“散养式”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升入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学生比率与“高考加工厂”不相上下。由此也引发了家长和教师们对基础教育目标的探讨:究竟是要确保孩子以优异的高考成绩升入名校,还是寻找孩子的潜能、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方向?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等主办的LIFE教育创新首届峰会上,本市几所优秀小学的负责人向家长们介绍了他们的办学经验。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打破学科限制

自创跨学科主题教学

作为北京十一学校的小学分校,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成立于2013年9月,成立以来,为很多征地回迁的农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了优秀的教育资源。这所学校的一二年级实行包班制,由两个老师合作教一个班所有的课程,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学科限制,创造了跨学科的主题式教学新课程。

在这所小学里,你会看到每间宽敞的教室只容纳不到30个孩子,学校根据课程需要调整课时长度。走进校园,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某一个地方安静的读书,或者到某一个藤架上玩着,在匆忙的时代里依然保留着野气和童心。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正在进行全课程改革,他们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整合传统各学科知识和信息,综合运用绘本、故事、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游戏、书写等多种教学手段,围绕主题开展学习。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教师钱锋向家长介绍了“全课程”的概念。“全课程”首先是培养完整的人,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各方面的修养,使课程遵从万物发展的规律,以及孩子的认知规律。第二是建构覆盖孩子生活的项目学习空间,课程主题与孩子的生活相连,如动植物、四季、食物和认识自我等。第三是以物启蒙常识,养育文化通感,提供常识教育。第四是探索中国文化启蒙的路径。教师在小学一年级开始跟孩子们最先谈的,常常不是物,而是你怎么样做人。

北京日日新学堂:

家长参与办学

充分发挥家长专业特长

同样是探索新的小学教育模式,位于北五环外回龙观的北京日日新学堂则推广了家长参与办学的理念。日日新学堂创办初期,由家长们共同管理、共同出资、风险均担的模式运营。当学校扩充到百名孩子的规模时,学堂组建了一个家校共建委员会,每个班级有两名家长代表参加,代表分为生活、教学、课余活动等5个组别。学校事务由两人负责管理,但所有家长享有知情权和建议权。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家长可以查遗补缺,在校园建设、教师举荐、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等方面参与学校的发展。

王晓峰表示,办学以来,孩子、教师、学堂和家长是在共同成长的。学校编写了自己的课本,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研体系。首先,由家长和老师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成长自己。当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孩子。老师和家长把他们的情感,把他们的智慧都给了孩子,如果孩子呈现出非常好的状态,就会反馈到家长,家长也会因此更大力度地支持学校的发展。

在这所学校里,建立了家校共建委员会,学校、老师、孩子、家长之间是共建关系。目前在很多学校都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不断地挑学校的各种各样的毛病,而这所学校不会。因为家长有知情权、监督权,也有参与权,他们本着建设的目的而不是监督。家长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有一位家长是数学系毕业的,他就帮助我们建立整个数学教学体系。再比如今年5月9日,该学校组织一个音乐节,从筹办到演出整个的过程,全是由家长一手来操办的。家长们一起为孩子办了活动,家长和老师们合作起来既有疲劳感,又有兴奋感,家长和学校其乐融融成为了一家人。

□本报记者 屈斌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