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新兵连记忆
汪国真 曾是名好工人
■征稿启事
永远的汪国真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汪国真 曾是名好工人

 

汪国真的祖籍是福建厦门郊区的后溪乡英村社(今厦门集美区后溪镇英村社区)。后溪镇是著名的侨乡,汪国真的不少亲人侨居在海外。在那年月,这是很严重的政治问题。

1971年,15岁的汪国真从北京实验中学初中部毕业了,但当时只有少数成绩优秀而又出身好的可以荣幸地跨入高中部的门坎。而汪国真虽然成绩优异,无奈海外关系缠身。他被分配到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了一名铣工。他学开铣床,一干就是6年多。工厂实行早、中、夜三班倒工作制,周而复始的轮换。汪国真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重负,当他身着过于宽松的劳动布制服,把平生第一次凭自己的汗水挣得的18.5元钱的工资,交到妈妈的手里时,他内心涌起一股自豪和喜悦。

干什么都得干出模样,做什么都要争取第一,这是汪国真的禀赋。1976年,汪国真经过选拔赛,代表北京市第三光学仪器厂,参加市仪表工业局举办的机加工比赛。比赛项目有车床和铣床,各厂派两名代表,二个项目之和即是该厂的得分。汪国真担任铣床操作。人们都知道,在车间的车、铣、磨、刨等工种里,铣工的活儿是非常讲究的,需要细心人去干,需要复杂的计算。而汪国真的数学基础很好,人又聪明,开铣床再合适不过了。汪国真是有心人,几年的工厂生活,使他熟悉自己的机床,就如同小伙子熟悉自己交了几年的女朋友,脾气、禀性,样样门儿清。比赛计算团体分,他的铣工活儿,干得又快又好,用铣刀切削零件,准确无误。只可惜他的同伴在加工速度方面慢了一些,拉下了他们两人的得分总数,就是这样,他们还是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为自己的工厂争了光,也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打下了一个完美的标记。

汪国真的业余生活很丰富,在全厂羽毛球比赛中夺得第三名,在厂里就像中国羽毛球队的杨阳、赵剑华、熊国宝三剑客之一那样,颇有名气。在光学仪器厂工作之余,汪国真读了不少书。身边的书看完了,就想办法去借。这时,他嗜书成性,耐不住书的诱惑,不管什么书,都一读为快。如《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都读过,除了看小说,他投入很多时间通读全套《毛泽东选集》,潜心去读,有的篇章反复读,还写了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他通过阅读毛泽东著作,理解其立场、观点和方法。他还看了歌德的《谈话录》,培根的《论人生》,这些书的思辩色彩很浓,他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在工厂干了6年多后,1977年恢复高考,他决心进大学深造。第一年考理科,不中。来年改考文科,他被暨南大学中文系录取了。

工厂,是教会年轻人朴素地生活,朴实地做人的好地方。汪国真奉行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原则,从来不抱怨,更不说任何人的坏话和批判指责别人,他认为说人坏话会损害自己的形象,批判指责别人会令人厌恶憎恨。在他生命的历程中,他总是忘却个人的不幸,记忆他人的美好,怀着感激之情,行进在荆棘之路上。对于一个未脱稚气的少年来说,工厂的工作实在是太单调了。他太小了,就是大人上夜班也往往因疲倦而打盹,何况是个孩子。一次,他居然趴在铣床上睡着了。师傅把他抱到角落里,为他盖了件短大衣,一声不响地把他手里的活儿干完了。更使他难忘的是,他得阑尾炎住在医院里,工人师傅们轮流去看他,为他买水果,买糕点,待他犹如亲弟弟一般。为此,他多次在诗歌中提到工友们对他的恩情。

勤俭养家、技术过硬、业余生活丰富,人际关系处的好,这就是1971年至1978年在车间做普工时的汪国真。

□赖晨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