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京剧的传承需要更大的普及
《铁甲舰上的男人们》
东城免费发放30万张数字阅读卡
门头沟启动 阅读季
《特警力量》
蜡笔小新25岁 在京庆生
大剧院百场 歌剧电影进校园
星期朗诵会 重返首都舞台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4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影节京剧论坛:
京剧的传承需要更大的普及

 

上周日,北京国际电影节召开了一个“特殊”的论坛——主题是“京剧电影”。这两门古老的艺术结合在一起,本身就让人感到浓厚的兴趣。

要说中国电影和京剧之间可说是渊源极深,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实际就是京剧电影。名角谭鑫培在电影镜头前,表演了自己的几个精彩片段。中国电影打一落生,就和京剧结缘。在历史上,也有很多京剧电影,粗粗算来也将近百部。那么京剧和电影之间结合,有什么意义呢?首先一点,作为传统艺术,京剧需要传承。很多经典剧目,特别是那些年岁已高的名家演出的经典剧目,需要用合适的方式保存下来,拍摄京剧电影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再有,电影是大众较为能够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电影来表达京剧,对京剧来说,也是一次普及的过程。

当然,电影有电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即便是拍摄京剧电影也要遵循电影本身的规律。此次参加北影节的京剧电影《状元媒》导演王好为说:“京剧一般布景都非常简单,一张高桌两把座椅。电影更多的是需要真实布景,如果京剧电影布景那么简单,观众很难接受。我们尝试过实景拍摄、也试过水墨画绘成风格化的景片,但都不理想。最终采用了折中的方案,介于一桌两椅京剧布景和真实布景之间。”同样,京剧演员也要适应用电影语言进行表达,《状元媒》中饰演柴郡主的名角王蓉蓉就说:“京剧的动作往往比较夸张,放到电影里就不合适,我们京剧演员需要向影视演员学习,克服一些舞台剧表演的习惯。”京剧的普及,电影是一种方式,还有很多途径,像大家都已经熟知的电视京剧“音配像”。

在传承国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拥有更多的爱好者。记者在论坛现场,遇到了国声京剧团的王椿立先生,他的这个国声京剧团,就是由一些业余爱好者组成,配以一些专业人士加盟辅导的这么一个京剧班社。王椿立先生告诉记者,国声京剧团里,大多数都是中青年的爱好者,他们不计名利、痴迷京剧,有些票友的水平真不低,不亚于专业的。每年,国声京剧团都要到大剧院演出,还有很多下基层的活动。记者还在现场看到很多戏校的孩子,他们岁数都很小,他们也都有一颗热爱京剧的心。这些青少年京剧“后备力量”,是这门传统艺术的希望,有他们,京剧就有了“根儿”,方能继续茁壮生长。

□本报记者 段西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