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的吉它生活
《我们的文字》
柳文化节绽放国学经典
展现当下年轻人的婚姻窘境
《设计改变生活》
七台新创徽剧将进京展演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4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口农场硕春冷库经理助理张仕瓛
我的吉它生活

 

学生时代的他喜欢音乐,喜欢弹吉它,可是在初入职场,却因为忙碌的工作不得不把心爱的吉它置于脑后,直到来到北京市南口农场,他才重拾爱好,并且逐渐成长为了乐队里的活跃分子。

瞬间:学弟让我爱上吉它

“喜欢上吉它,就是一瞬间的事儿。” 张仕瓛回忆道。

张仕瓛说,那时,他正上高中。他所在的学校以培养文体人才闻名。那个时候,他在学校住宿,宿舍是一个大教室改的,住了15个人,有一半的人都会乐器。那年,他上高三,宿舍里有一个高一的学弟会弹吉它,牵动了一大批人学。

“有一天,我放学回宿舍,那个学弟正在自己修吉它。那天的光线很怪,阳光很低又很柔,从窗户里透过来,照到了他的身上,也照到了琴弦上,感觉那个吉它好像有了魔力一样。我看到这个场景,觉得特别漂亮,从此就对吉它产生了兴趣。”张仕瓛说。

“其实,学吉它的门槛很低,不管是什么年龄的人,不管有没有学过音乐,只要拿上琴,学一个钟头都能弹点东西出来。”张仕瓛笑着说,“现在想来,那位学弟弹的也不是很好,但就是那个瞬间的那个画面,让我喜欢上了吉它。”从此,他开始在学习之余,学弹吉它。“我的第一把吉它是我花了400多块钱买的,虽然不便宜,但是我很开心。” 张仕瓛说。

从高中到大学,一把吉它陪伴张仕瓛走过了美好的校园生活。但同很多人一样,上班后繁忙的工作让这项爱好搁置了。

重拾:农场乐队送快乐

大学毕业的时候,张仕瓛原本想等工作了要买把好琴,所以没带吉它,他就回到了北京。谁知这一别,就是好几年。

“我大学学的计算机,工作也是在软件行业。这个行业里,出差、加班,太正常不过了。经常是一个人被扔在外地做项目,吃饭、睡觉都在办公室,根本没时间,也没有精力再练琴,更别说有展示的机会了。” 张仕瓛边摇头边说。

“直到我2010年来到南口农场工作,才又把吉它捡起来。” 聊起这段,张仕瓛才来了精神。“当时听说我们首农集团要开新春团拜会,农场想报一个节目。我们农场原本有一个电音乐队,当时的老书记还负责敲架子鼓。可是也好久没有排练过了,趁着开团拜会的机会,我们又把队伍组织了起来,农场还从昌平一中请来了老师,指导我们。”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有老师的重要性,哪怕是他无意间说的一两句话,对我的帮助都很大。像我们这批自学吉它的人,养成了一些恶习。比如,我们最开始看的都是指法谱,虽然对于新手来说,这种谱子学吉它上手快,但是对于理解音乐一点好处都没有。老师教我们看简谱和五线谱,在和弦的推算上也讲了一些方法,把我从简单的看图说话带到了真正的音乐的世界。” 张仕瓛颇有些激动地说。

乐队里的几位成员来自农场不同的基层单位,排练的时间并不好协调,但是他们坚持着,经过一个半月的高密度练习,大家把扔了很久的感觉都找了回来。2011年的春节,张仕瓛和他的领导、同事们一起为集团职工们献上了一曲节奏鲜明的《首农情》。

“现在,我们农场来了很多年轻人,乐队也有了新鲜血液。今后,希望我们还能继续给农场的、集团的职工们带来快乐。” 张仕瓛说。

□本报记者 陈曦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