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陈雪连:一辈子只干理发一件事
把安康杯打造出亲情品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完手艺就开理发店,19岁勇闯北京 ■租过四五平方米的小店,睡过体育场看台下的出租房 ■她就是北京市劳动模范、阿莲新妆美容美发公司董事长
陈雪连:一辈子只干理发一件事

 

“我读书一毕业就学了理发,一辈子只干了理发这一件事情。”当记者问起成功的秘诀,她想了想说,“每一个孩子离开校园的时候,应该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然而,现在很多人没有目标,从事的工作都是父母喜欢的,所以经常换工作。”与其他人不同,陈雪连喜欢理发,并且把它当成一份乐趣。因此,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她不会选择逃避,反而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解决问题。如今,她已是阿莲新妆美容美发公司董事长,还被评为北京市劳模。

毕业后就开店

手艺好但没赚到钱

“一路走过来,每一个人都想过离职,觉得自己的工作怎么那么辛苦那么累!但当我一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会回忆当初自己为何选择它,随后瞬间告诉自己,我不可以逃避。”在陈雪连看来,来自内心的鼓励与外部的鼓励截然不同,所有的转折点都来自于内心世界。

在美发学校学了一年半,刚毕业陈雪连便在家乡的镇子上开起了一家理发店,租了一间小房子,每个月房租45块钱。“当时就叫阿莲美发厅,现在想起来也觉得挺好笑的。”她自己找了一个纸壳,找了个写字漂亮的朋友在上面用铅笔写下这几个字,之后便自己拿毛笔把字涂实。

在她的家乡浙江省有一个说法,好女儿是不能嫁给剪头的男人,因为那是最低等的职业。也正因为这样,毕业后家人、亲戚都鼓励她学服装。听说她要学理发,遭到了集体的反对。好强、敢闯的陈雪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因为,在她开店后没过多久,她就成了家人和亲戚们的香饽饽。

“都是一个村的,七大姑八大姨拐着弯都能认识,不是同学的妹妹,就是姐姐的朋友。”每到赶集的时候,这些亲戚朋友都会到镇上找陈雪连做头发,这个剪发、那个烫发。她从早忙到晚,不仅都是免费做的,而且中午还要请大家吃饭。“房租都挣不回来。”她笑着回忆说。

为爱勇闯北京

住体育场看台下

1991年春天,19岁的陈雪连和男友来到北京。说起闯北京的原因,她难掩羞涩的笑着说:“主要是因为家里反对我们俩交往。”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近的小区里,陈雪连租下了一个只有四五平方米的小店。除了放一面镜子外,只能放下一个剪头时坐的椅子,和一个客人等待时坐的长凳。房租80块钱一个月,剪一次头一块五。

白天干活,晚上她就住在航空航天大学体育场看台下的出租房内。至今,陈雪连还清晰地记得,她的床边有一个体育场排水的洞。休息的时候她就躺在床上,从洞里向外看,能看到在足球场上踢球的人们奔跑的脚步。

一到夏天,体育场上的草招来无数蚊虫,每天都会被咬的满身是包。有一天起床后,陈雪连认真的对着镜子数了起来。“根本数不过来,最后我拿着一张白纸遮着一边脸才数清,仅一边脸上就被咬了40多个包。”

虽然每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故宫、颐和园等景点,但她却觉得有一种喜悦发自内心。“当时不觉得苦,觉得我来北京了,这可是我儿时梦想的地方。”

坚持义务理发

数十年如一日不断

不到一年,陈雪连把店面搬到了西城区新街口航空胡同,居委会仅仅10平方米的便民理发室里。随着技术得到了周围居民的认可,她赢来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南方人特有的吃苦精神得到了居委会大妈的好评,居委会的大妈们以北京人特有的热情接待了她,并把自己的粮票、肉票送给她,

陈雪连回忆说,自己那时深深的感受到了身在异地的温暖,再也没有了孤单和害怕。带着这份感恩,每月她都参加社区的便民服务,主动为周围的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上门义务理发。

“每次给老人们理完发,他们就像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有时会给我拿一些吃的,让我觉得特别亲切,仿佛我一个外地人在北京也有亲人似的。”陈雪连说,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她感受到了自己虽然是一名理发师,但无形之中也有了一种社会责任。

如今,陈雪连有了自己的公司——北京阿莲新妆美容美发有限公司,店面越开越多,但公益活动仍然是萦绕在她心头的一件大事。每个月,企业都会安排职工到有需要的老人家里义务理发。“我们已经传承十多年了,已经刻在了职工的心里,安排谁去,谁就去,没有不乐意的,已经形成了习惯。”陈雪连告诉记者,尤其是在雅宝路店,只要居委会给店里打一个电话,让他们给谁剪发,都不用她出面,职工们自己就骑着车去了。公司还成立了团支部,让青年人聚集起来,工作之余共同参加街道和社区公益活动,扩展眼界,回报社会。

这样的付出也在收获回报。每逢过年过节,居委会都会把阿莲的职工聚到一起吃水饺、包粽子。让这些外来人员感受家庭的温暖,感受过节的气氛。

传授经验

精心培育手艺人

1998年,带着那份感恩,陈雪连在朝阳区雅宝路开设了一间40平方米的阿莲美发屋。由于技术好,客人越来越多,她应接不暇。于是决定把技术传授给更多人。

“我知道一技在身对一个人的生存多么重要,当一个又一个年轻人来学艺的时候,面对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毫无保留的从基础开始教他们。”那时,白天客人多,陈雪连只能利用晚上收工后的时间来传授经验,经常熬到半夜。在她的呵护下,徒弟们迅速成长为店内骨干。

如今,面对人员多、学徒多的特点,每年在员工培训上,陈雪连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包括思想培训、技术培训、外部培训等。“对待员工就和对待孩子一样,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受益的将会是他本人。我们手艺人,技术是本份,做人是根本。”在阿莲新妆,陈雪连每次都为职工垫钱让他们外出学习。“要逼着他们学习,逼着他们创新。”

即使是在身兼多职的今天,陈雪连仍然会跟技师们一起研究发型的最新流行趋势。几年来,她手把手教出来的助理和染发师达100多人。同时,她积极支持参加行业中的各项美发技能大赛,她的职工已在历届美发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朝阳区、北京市乃至全国大赛都有他们的影子。

早在2005年,阿莲人就在CCTV首届时尚中国发型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2006年,北京市第20届发型化妆大赛女士长发金奖、女士沙龙金奖、烫发卷杠金奖也落入他们的囊中。2008年4月,获得朝阳区职工美发大赛一等奖。2010年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四美国际”杯第24届女长发晚宴发型冠军。辛勤的付出,让陈雪连也收获了荣誉。2003年她荣获朝阳区创新标兵,2004年荣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

□本报记者 刘欣欣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