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级80%以上学生是随迁子女,本地娃想尽办法往外跑,初一时招了160多人,到了初三只剩下60人;干部教师年龄老化,有的学校领导平均年龄临近退休,缺乏工作动力……这样尴尬的状况前些年真实地发生在门头沟教育界。
现在,这一状况却发生极大改变——学生回流现象明显增多,中高考成绩大幅提升,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走上领导岗位。眼下又进入考试招生季,但区教委一位领导却接到很多家长的电话,咨询如何把孩子迁回本地学校,回流现象明显。昨天,谈起这个转变,门头沟区教委一位负责人表示,这都要归功于近两年实施的教育综合改革。
引进优质“外援”
博士后教师带学生做研究
以前的门头沟教育,好学校少,缺乏大批量名师;教师流动严重,平均一年能流失80人。没有好教师,吸引不了学生。像大峪中学初中部原来80%以上学生是随迁子女,本地学生纷纷出走外区。到了初三,160多人走得只剩下60人。这不是该校的个别问题,而是全区的普遍现象。
面对区域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渴求,门头沟区教委近两年开始实行综合改革,在引进区外优质资源办学的同时,推动本地干部教师成长。
在对外方面,门头沟区先后引进金色摇篮幼儿园、京师实验幼儿园等民办园,采用政府补贴方式,让老百姓花公办园的钱,就能进优质民办园;引进人大附小举办京西分校,与八中合办门头沟校区;与景山学校合办门头沟实验学校工作正在推进中;加上前期引进的实验二小永定分校、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北京八中斋堂中学等,“十二五”期间,全区共引进11所名校。
在师资方面,该区2013年面向全国引进4名特级和省级骨干教师,还有2名校长,又成立吴正宪、陶昌宏、李卫东名师工作站,帮助培养区内青年教师。今年,门头沟区再次引进北师大博士苏君阳教授到西辛房中学担任校长,学校更名为京师实验中学;还通过引进市级以上教育科研项目,与北师大、首师大加强战略合作等措施,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这些“新鲜血液”注入后,带来哪些教学变化呢?大峪中学的郝春老师是博士后毕业,如此高的学历教中学生,她不觉得屈才,而是琢磨着把专业研究能力与中学教学相结合。了解到妙峰山上的高山玫瑰是珍贵的玫瑰品种后,她决定带着学生研究玫瑰产业链的形成。花期里每到周末,师生们就爬上妙峰山,观察“朝阳未出,夜露未干”的玫瑰,又走进玫瑰加工厂调研,一个学期下来形成厚厚的山谷课程。郝春还不尽兴,在大学教授的指导下,继续研究玫瑰茎叶的开发价值,还积极和大学对接,让山里娃也能进大学实验室开展生物化学实验。
破除干部终身制
28岁团干部聘上副校长
“引进”不是万能钥匙,改革重点是把“输血”变成“造血”。为了激发教师的动力,改变干部老化状况和“等救济”、“守摊子”心理,门头沟区教委2014年推出八大政策,实施干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首先,破除干部终身制,实施任期制。每个任期为3年,任期内签订目标责任书,满3个任期者一般实行轮岗或交流;建立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促进优秀校长向山区校和薄弱校流动。60多位校级干部通过提拔、交流,走上了新岗位。
其次,破除干部任命制,实施逐层岗位竞聘制。全区60多所学校的300多位副校级和中层干部公开竞争上岗,结果有10名副校级干部落聘,一批新干部走马上任。像28岁的郭文雅,以东辛房小学团干部身份参加竞聘,成功聘上龙泉小学副校长,成为全区最年轻的校级干部,而在以前,她应该到40岁左右才能当上副校长。
第三,破除教师“单位人”体制,改为“系统人”,实施教职工竞聘上岗,促进合理流动。2014年7月,全区24所小学的1400余名教职工全员竞聘上岗,超编教师一部分转岗分流到附属幼儿园,少部分竞聘到中学任教。好教师不再专属于某一学校,可以在各校之间自由流动。
区教委还破除干部选拔资历障碍,鼓励优秀人才直接竞聘,副校级干部平均年龄降到41岁,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走上领导岗位;实施岗位分配制,优化绩效工资方案,以岗定薪,教师工资待遇提高了;高中研修员全部根植于一线;建立日常督导巡视制度;改变“一刀切”考核方式等。
通过人才引进和内部培养,门头沟区特级教师达到16名,是2012年的3倍,在远郊区县中排名第一。如今,教师流失情况大为好转,每年只有一二十人进行正常的工作调动。
改革尝甜头
本地娃回流本地课堂
加上各校推进三级课程建设;设立重点开发实验室项目;利用“北京市名师同步课程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山区教师岗位津贴,评优评先、评职称向山区教师倾斜,鼓励退休干部教师赴山区任教等措施,山区学校与城镇优质校结成16个联盟,协同发展。
2014年,门头沟区中高考成绩大幅提升,其中高考成绩比2013年提升17%,中考优秀率提升16.8%;大峪一小的刘文波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大峪中学的韩玮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区代表队在北京市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位居全市第四。
经过近两年的改革,区内各校的本地生源大幅攀升。以大峪中学初中部为例:该校本届初一200多名学生,只有十几个随迁子女,其他全部是本地娃。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