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听爷爷们讲过去的故事
家属写七言诗悼念逝者
延庆大榆树镇倡导植绿祭祖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爷爷们讲过去的故事

 

“这是我们那时候的海军军服,这是我和战友们的合影……”3月31日下午,北新桥街道门楼社区内,一块背景幕布,几十把折叠椅,十几件老物品,90分钟回转的时光……

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对逝去的亲人缅怀凭吊一番。但是昨天下午,门楼社区的居民和职工却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清明节。

为了缅怀先辈,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北新桥街道的几个社区邀请了几位战争年代的革命前辈来为居民们讲述他们的故事,并借此继承和弘扬老一辈先烈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不少职工都带着孩子来聆听革命故事。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朝鲜那位阿祖玛(朝鲜语中大妈的意思)一家人对我的照顾,不然说不定我就不能活着回到中国了。”今年85岁的任德福老人,向在座的居民回忆起当年抗美援朝时的事迹,很多情景仍然还是历历在目。他讲述了当年非常艰苦的战斗环境,他和他的战友们负责保卫的战略交通要道每天要经历多次的敌机轰炸,“我的两位战友就是牺牲在美国飞机的炸弹下,有一次我也因此受了重伤。”幸亏一家当地的百姓救助了他,老人动情地说,“我永远都忘不掉他们。”

到场的老人中,有一位名叫王一山的老人,已逾95岁的高龄了。但他却仍然精神矍铄,说起话来十分洪亮。“我18岁入党,当时啊,就是我们村的民兵队长,在组织的安排下,扰乱敌后,配合正面战场。”在场的一些小朋友问老人,见到日本鬼子难道就不怕吗?老人笑着说:“怕,哪能不怕,可正是因为大家都怕,才更要有人出来把他们赶走。”八年抗战,王一山老人和他的战友们为了配合正面战场的攻势,从来没有在屋里睡过一个安稳觉。

活动开展过程中,还有居民把家中故去亲人的军功章、照片也拿到现场供大家一起瞻仰。门楼社区居民杜雅兰,就拿出了自己外公的军功章,并向大家介绍,这枚军功章是奖励给当年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战士的,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真的就是我们在小学课本上学到的一样,没有吃的就只能吃皮带和草根,红军战士在恶劣的环境里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奇迹,而作为长征亲历者,她的外公获得了这枚珍贵的军功章。

这些留存着战争印迹的物件儿,成为孩子们争相传阅的珍贵文物。

社区的刘大妈说:“咱只有在电视里才能了解那时的故事,可毕竟是虚构,那时的条件太艰苦了,我们的先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牺牲了太多,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努力啊,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活动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许多孩子都还有些意犹未尽,讲解结束后,他们还围着这些有故事的老人问这问那,对战争、对祖国、对英雄,有了更深的认识。

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的活动得到了居民群众的热烈支持和参与。追思和缅怀,是民族精神进一步振奋的过程,同时,这也是我们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题中之义,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清明时节聆听老一辈革命前辈的故事,能更好地激发起群众们珍惜当下,发扬奉献的精神。

□本报首席记者 边磊/文 记者 万玉藻/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