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朱玉华和丈夫带着一岁的女儿以及仅有的3000元积蓄来京打工,她卖过菜,干过货车司机,承包过工程,经过十几年努力,现任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副总经理,河南省周口驻京团工委书记,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靠口碑
开启事业的坦途
1999年5月,朱玉华正往位于东三环的华都饭店工地送材料,负责工地施工的吴经理正为几十个房间的防水施工不合格而犯愁。朱玉华听到这个消息,毛遂自荐要承接他们的防水工程,并许下诺言“工程做不好,我一分钱不要。”工程承包下来后,朱玉华既没钱也没人,但是,她的信用发挥了作用:没有人手,她一呼百应,顿时来了一帮能做防水的乡亲们。没有钱,她靠着自己的口碑,全部材料从供应商那里赊欠。
就这样,20多天功夫,40多个房间的防水工程整整齐齐的交付,一过水检测,丝毫不漏,全部通过。这样一个工程,朱玉华挣到平生的“第一桶金”。
从1999年到2002年,她先是花几万元钱收购一个濒临倒闭的装饰公司,其后,她还组建起自己的化工厂,购买专利技术,生产自己的化工材料。从而形成了从原材料生产到工程设计、施工一条龙的企业链条,她的公司相继承担了科技部办公大楼、北京大学教学楼等多项重大工程的装饰施工。借助北京奥运会建设的时机,朱玉华的事业蓬勃发展,迅速壮大。
重乡情
每年为豫籍青年谋业
2009年,河南省在京成立驻外团工委,朱玉华众望所归,成为河南驻京团工委副书记。“建一个家,帮一群人。”这是她最为朴素的愿望。她想在这座大城市里,给家乡来的年轻人,营建一个温暖的家。“年轻人出来一步走错,就步步走错,我刚来北京时,也经历过那种怕饿着的恐慌感,只有自己吃过苦才能深刻明白别人的苦。给这些年轻人一些正能量,让他们未来走得更好。”
跟随朱玉华多年的司机梅师傅说:“我是老北京人,从前对河南人有些偏见,但从朱书记身上,我看到她让人赞叹的精神,她为公益事业拿出200多万元帮扶家乡人,不得不叫人佩服。”
系故土
打通豫菜进京绿色通道
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亚洲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它不仅支撑着全北京市近70%的“菜篮子”工程,而且是南菜北菜的交汇点。在2012年之前,全国各省区的特色农产品大多在新发地“安了家”,成为各个省区农副业进京的重要市场,但唯独“豫菜”反而曲线进京——河南生产的蔬菜大多进了山东,再以山东的品牌进入北京,这样河南的菜农损失了很多的利益。这与河南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身份极不相称。
2012年3月14日,河南省委领导与在京豫籍务工人员座谈,朱玉华将“豫菜进京”的想法和盘推出,不仅点出了问题,更是建言解决办法,由她本人来和北京新发地方面进行沟通,家乡领导出面对接。在朱玉华的牵线搭桥下,3月24日,河南特色农产品展销大厅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新发地举行。这个特色农产品展销大厅占地7000多平方米,有了这个“家”,河南的特色农产品可以直达首都,进入北京市民的餐桌。
2012年5月28日,河南特色农产品展销厅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开工奠基。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将为河南农产品资源开辟首都市场提供重要窗口,也将为周口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叫响品牌搭建重要平台。
□本报记者 余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