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交工。望着天坛倒影一般的建筑,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经理吴世革脸上挂满了笑容,他为自己和职工们为此付出的汗水而自豪。3月24日,记者走进该项目,采访了这个项目团队。
项目经理为协调会熬到凌晨
吴世革是北京北控置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京地咨询公司员工,目前担任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经理。
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怀柔区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距离市中心约60公里,2014年作为APEC会议集散中心。该项目作为整个国际会都三大亮点建筑之一,是体现中国政治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将助力北京提高政治影响力及软实力,助力怀柔提高国际知名度,为怀柔经济发展提供高标准的体系及资源。
其造型以北京天坛地坛为灵感来源,取天坛倒影为设计理念,将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耕文明进行对接。立面造型体现中国元素、现代气息、庄重典雅、舒适方便的原则,取汉朝与唐朝建筑的升华之势,按天坛祈年殿空间布图原则,表达泱泱大国的文化内涵,展现首都建设的国际视野,从而成就建筑的时代经典,与核心岛会议中心汉唐飞扬的“地坛”式方形母题形成刚柔对比,比喻国泰民安。
“为了建造好这个项目,我清楚地记得,由我主持召开了70次协调会。每一次协调会我都不会落下。”吴世革说。
每周三晚上,吴世革都要带领团队熬到深夜。“吴经理和助理需要做PPT,为第二天开会做准备,往往要做到凌晨两点。”项目土建工程师苏博说,每周三晚上,他都会看到吴世革为第二天的协调会做准备。
突破定式采用非常规管理模式
吴世革告诉记者,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是典型的“多边工程”,于2013年8月30日开工,按市政府要求2014年7月底外立面亮相,地下二层达到使用条件,一开工就确立了“结构长城杯金杯”、争创“鲁班奖”的质量目标。
面对工期紧、技术难度大的严峻形势,吴世革带领项目管理团队采取集中设计、大型工程协调集中调度例会、专家论证会、小型专题研讨会等多种非常规工程管理模式,在土方开挖、天沟设置、挑檐施工、边坡砌筑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技术创新。
吴世革告诉记者,由于建筑异形结构多,技术难度大、标准要求高、施工工期紧,如果不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式,建设任务无法完成。
公司在设计阶段就创新性的尝试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抽调精兵强将组建8人设计团队,召集设计单位、顾问和施工单位等多方一起参与集中设计,邀请国家级专家为图纸关键节点把关。设计、论证、出图、施工方案讨论等多环节工作搭接进行,从而保证设计工作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完成。
为了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突发性难题,吴世革带领团队牵头成立了现场技术攻关组,成员包括参建各方各专业的技术人员,集中力量组织技术攻关,确保项目进度。
在项目土建阶段,项目管理团队在临时水电、施工图纸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与施工方一起研究、优化施工方案,督促施工方合理调配资源,仅用19天完成土方开挖23万立方米和边坡支护6000平方米,比压缩到最短工期25天又提前6天,创造了土方施工及底板施工工期奇迹。
针对北方冬季施工特点,攻关小组与施工方一起研究水泥浇筑的难题,最终使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确保了寒冷低温情况下的连续施工。
为了共同目标主动放弃休假
在攻克重点工程技术难题过程中,团队也上演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杨敬华是一名弱电工程师,今年36岁。每周日到项目,每周五走。由于家离项目远,他就把孩子全部交给妻子和老人带,只能周末才回家陪孩子看看电影。
“弱电相当于工程的神经系统,所有的自动控制、门禁和消防有关的系统,需要弱电控制,他要根据工程进展立即调出来。”吴世革说。
沈斌是一名土建工程师,今年39岁。在他的记忆里,比较深刻的故事还是在雨季确保工程安全。“去年7月,怀柔下大雨,由于当时整个屋面没有完全封闭,听了天气预报后,我们立即组织施工方值守现场,及时将雨水排出。大家一直值守到深夜。”
沈斌告诉记者,其实项目经理吴世革也是蛮拼的。“去年,他父亲眼睛做手术,上午他去看望了一趟后,下午又赶紧返回工地。”
吴世革告诉记者,为了赶工期,去年大多数员工主动放弃了年假休息。苏博也是主动放弃年假休息的员工之一,他说:“我觉得有幸赶上了这个国家级工程,我离开校园并不久,有这样的机会,我要好好把握,多一点奉献,也是应该的。”
□本报记者 马超/文 万玉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