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王卫国的路遥是王玉宽、马芝兰的长子,下面有弟弟王卫军、王天乐、王天云、王天笑,妹妹王英、王萍。《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是以其五弟王天乐为原型的,路遥还说五弟是“上帝给他派来的助手”。可以说,没有王天乐就没有《平凡的世界》。
1977年,王天乐高中毕业后在家乡小学代了一年课,1978年离家在延安建筑工地打工。在路遥的过问下,1979年农历八月底,王天乐被招到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采煤四区挖煤,并在那里成了家,他的两个妻兄都在该矿务局工作。1984年,他又从那里出去,做了《延安日报》的记者,他还是西北大学作家班的学员。
从1982年到1988年,路遥花了6年时间,如牛马般劳动,撰写了《平凡的世界》,它起初叫《走向大世界》,基本框架是三部、百万字,分别给这三部取名为《黄土》、《黑金》、《大世界》,后来的书名是作家和谷(和都蛮)或诗人子页(姚正兴)改的。
王天乐和路遥用了一年的时间在西安写好《平凡世界》的提纲后,兄弟俩就赴陕北、铜川体验生活。路遥写小说和记者一样,重大事件必须到现场感受。兄弟俩一起揽活、打工、放羊、在田野过夜、在煤矿的井底下干活,当路遥第一次下井到工作面干活出地面时,坐在井口就走不动了。他说,凡是下过井的人,生活在太阳底下就应该知足了。就在那天晚上,路遥提出要改动孙少平的命运。他说孙少平最远只能走到煤矿,如果进了大城市,他就写不好了,因为他没有在大城市生活过。最后,兄弟俩决定书中写由孙少平妹妹孙兰香进城市生活。经过3年时间的采访和准备,路遥就慢慢地进入了写作状态。
在王天乐两位妻兄的关照下,挂职铜川矿务局宣传部副部长的路遥,在陈家山煤矿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三分之二(20多万字)的初稿后,剩下的章节就和王天乐在陕北吴旗与延安杨家岭、王家坪等地辗转着创作。
1988年5月25日,《平凡的世界》终于在写《人生》的甘泉县那孔窑洞里完稿了,兄弟俩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如果没有弟弟王天乐,他就很难顺利完成《平凡的世界》。弟弟像卫士一样为他挡开了许多可怕的扰乱。另外,弟弟一直在农村生活到近20岁,阅历丰富,因此能给他提供许多十分重大的情节线索;所有他来不及或不能完满解决的问题,弟弟都帮他解决了。在集中梳理全书情节的过程中,他们曾共同度过许多紧张而兴奋的日子,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沉浸在工作之中,即使弟弟生病发高烧也没有中断。尤其是他当过5年矿工,对这个他最薄弱的生活体验提供了特别具体的素材。实际上,《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等于是直接取材于弟弟本人的经历。在以后长达6年的写作过程中,他由于陷入很深,对于处理写作以外的事已经失去智慧,都由弟弟帮他料理。直至全书完结,他的精神疲惫不堪,以致达到失常的程度,智力似乎像几岁的孩子,走过马路都得思考半天才能决定怎样过。全凭弟弟帮助他度过了这些严重的阶段。的确,书写完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离开弟弟几乎不能独立生活,经常像个白痴或没经世面的小孩一样紧跟在弟弟后边。
《平凡的世界》出版前,出于对弟弟王天乐的感激,路遥在书的扉页上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弟弟王天乐。”王乐天坚决反对。路遥最后尊重弟弟的建议,妥协地说,那他再想一想。最后,他终于在小说的扉页上改成:“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
正因为有五弟王天乐的手足之情、朋友之谊,以及他在背后的无私奉献,路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的创作。1992年11月,路遥因患肝硬化腹水去世;2002年,路遥逝世8年后,王天乐饱含深情写下了《苦难是他永恒的伴侣》一文,悼念哥哥;王天乐也因和哥哥同样的病,于2007年4月逝世。
□赖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