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面对重大疫情总冲在第一线
工地上来了“金算盘”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瘟疫克星”罗凤基
面对重大疫情总冲在第一线

 

■首战H1N1流感,他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每有疫情出现,他都要冲到防疫一线

■成功预防肝炎,他让朝阳儿童零感染

■关爱年轻职工,他打造平台培养骨干

■他就是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罗凤基

天花、鼠疫、结核……这些瘟疫都曾经给人类生存带来毁灭性打击。成长于医学世家的罗凤基从小就在书中读过有关传染病的故事。从上大学、一直到工作再到读研究生、到如今,40多年来他从没有离开过疾病防控工作。他也由此被同事们称为“瘟疫克星”

“这个工作能够实现自己专业上的愿望,实现个人努力奋斗的价值,最重要的是能够确确实实的保护老百姓的健康,我有一种使命感。”罗凤基说,要让灾难性的疾病在国内杜绝发生、减少危害。

应对H1N1流感

20多天吃住在单位

2009年4月23日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疫情首次得到广泛报道:60多个死者中,16名的死因确定是新品种的猪流感的感染,其余44名的死因仍在检测中。一时间,全球的民众感到恐慌,尤其是经历过“非典”的北京人,还有传言说“非典又回来了。”北京是中国的门户,朝阳首都机场是防止境外感染者输入的最前沿,国内最大的传染病医院地坛医院也在朝阳境内。为了保护朝阳民众的健康,朝阳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全部超负荷工作,每两人一组,追寻从疫区回国的人,持续监测其身体状况。

作为整个中心的“大脑”,罗凤基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会议室内足足待了20多天。整个疫情的研判、指挥、统筹指令都要由他这个“大脑”发出。

在朝阳一所学校,7名学生感染了H1N1,接到这一消息,他和区里的相关领导在晚上十点赶到现场。罗凤基接到任务要在第二天8点前查找传染源头,这是所有工作中最难的。整个夜晚,区长,市长关注事态发展的电话,全部都打到罗凤基的手机上,询问他找到没有,工作进展如何。领导的期盼,百姓的安危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经过近10个小时的紧张工作,他按时完成任务,明确了疫情的流行过程。然而这只是开始,早上10点,领导再一次下达紧急命令,要求他在当天晚上6点之前,找到首例感染者。就这样,一个任务接着下一个任务,为了民众的安全,罗凤基的工作不能停。

在那场和瘟疫的较量中,他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并连续20多天吃住在单位。付出就有回报,他带领的团队让疫情稳定在可控的范围内,延缓甲流疫情高峰的到来,为我国自主疫苗的研发争取了时间。不到一个月,疫苗研制出来了,并为易感人群一一注射,这才让罗凤基这颗悬在喉咙的心放了下来。

落实防疫方案

时刻冲锋在第一线

H1N1只是他击败的众多敌人之一。2005年,先是朝阳区中小学校集体发热,后是工地民工集体腹泻,疫情暴发后,罗凤基不仅针对疫情制订应急方案,还和一线职工一起,深入疫情发生的一线,监督方案的落实情况。

“那时我们去工地一家一家检查,先找工地负责人询问落实服药情况,然后再抽查工人,详细的问他们是否吃药了?吃的什么药?”罗凤基说,只要服药就能控制住,重点就是要监督他们吃我们下发的药物。

为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他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牺牲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经常加班加点。遇到突发事件,还要研究到深夜。有人劝他,你都将近60岁了,还有糖尿病,别那么拼命。可他总是笑颜以待。

每每重大疫情出现时,他总是冲锋在第一线,由于科学研判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多次圆满地完成了市、区两级政府的重要任务。2009年,成功控制北京市首起甲型H1N1暴发疫情;圆满完成建国60周年大庆的卫生防病保障任务;2013年,成功处置北京市首例H7N9禽流感疫情;2014年,圆满完成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

成功预防肝炎

朝阳区儿童零感染

在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近一亿,近三年每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达130多万人,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每年均列甲类传染病首位,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

为了摘掉这顶帽子,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工作人员作出了颇多努力。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朝阳区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52%,远远低于北京市的2.81%,并且朝阳区1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为零,15岁以下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也为零。

罗凤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朝阳区2006年至2014年新生儿出生总数为32.8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9%计算,朝阳区人群2006年乙肝阳性率5.4%计算。相当于2006年至2014年之间,减少乙肝类疾病负担19万余元。

数字背后是朝阳疾控人的默默付出。医学上有一句人尽皆知的话叫: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已发,下医治膏肓。罗凤基堪称是上医的大脑。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下,朝阳区实施有效防控手段,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自2008年起,朝阳区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水平已连续6年低于全市当年的平均水平,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从2008年起逐年下降,发病数下降了47%,发病率下降了61%。

打造合作平台

培育防疫技术骨干

“小张,再有三四年你要变成朝阳区结核病的专家,还要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面对刚刚从胸科医院进修归来的职工张爱洁,罗凤基语重心长的说。这样与一线职工面对面的交流,罗凤基经常做。“我就是用最朴实的方式培育人才,要求他们学技术、学本事,即使日后不在这里工作了,也是要靠本领吃饭。”

对于要求上进的职工,罗凤基还拍板拿出经费给予支持,并且为他们提供发展路径。除了培养自身队伍,罗凤基还打开思路,引进外部人才。“我能够进入朝阳疾控并取得了现在的成绩,要感谢罗主任,他是我的伯乐,也引领着我在事业上一步步取得成就。”如今,已经是国家食药局药物临床现场研究监督员、朝阳疾病控制应急办和生物制品科科长时念民对记者说。

面对500万需要保护的朝阳民众,罗凤基深知自己一人是无法做到的,因此,他创造合作、交流的平台,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中心现有硕士生导师3名,兼职教授、副教授20名;累计向外选送专业人员36人……

他善于抓住机遇,不断加强疾控中心自身建设,拓展对外交流,至2014年底,朝阳疾控中心建立了包括美国韦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外15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实习基地,共接收80批541名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实习。

□本报记者 刘欣欣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