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本市将继续实行高考命题改革,虽然降低难度是改革方向,但高考还有着选拔人才的重要功能,只会死记硬背的学生越来越不吃香,懂得把知识“活学活用”、能够举一反三的学生才有望胜出。高考复习已进入百日冲刺阶段,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名师,为考生指点复习注意事项。
语文篇:
抓关键词句作文准确切题
阅读是整套试题的根本,实用类、文学类题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文意,微写作、大作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要根据不同阅读目的,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精读应从行文思路入手,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关系,抓关联词、过渡句、主旨句;略读应针对《考试说明》的新题型;速读是带着问题快速浏览,找到答题区间,然后局部精读进行提取概括。
文言文试题意在考查真正读懂文言文的能力,不能读不懂文章,单纯靠技巧得分。所以要夯实基础,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集中练习,读懂读通。但不必逐字逐句翻译,要理清文章思路、思想和主旨。简答题从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主旨入手更有效果。
诗歌类题目不宜广撒网,要分类型重点突破。典型诗歌从诗歌类别的角度吃透,如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运用什么手法,争取读懂一首诗就会读一类诗。审题要看有效信息,如注释、题目、作家、诗眼、内容、问题提示等,注意从“景”、“情”、“理”、“趣”几个方面剖析诗歌。贯彻“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有什么效果”的答题要求,运用诗歌理论知识,以术语作答。
试题一大变化是将基础知识融于阅读中,内容新颖、形式灵活。对于基础知识,要掌握字音字形、词语运用(近义词,成语熟语等)、病句辨析、文学常识、连贯衔接题;文学文化常识复习要注意典型性,重心放在课本和课堂上涉及过的知识,范围不宜太广;关注成语的同时加强对熟语的了解;默写背诵要理解记忆,忌死记硬背。
在写作部分,微写作要找到题目中关键信息,有针对性地写作,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了解常用应用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特征,强化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辞藻不一定很优美,但要准确流畅,不拖泥带水。大作文“二选一”让考生有了更大发挥空间,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分析句子中心等方法,保证准确切题。
英语篇:
听力完形每天保证训练量
听力部分:建议每天保证练习量,基础较好的利用上下学时间听MP3;基础薄弱的可以做一些真题听写训练,推荐Step by Step作为辅助教材(学生+教师用书)。先整体听一遍,然后听一句写一句,坚持听写完,然后对照原文查错。
单选部分:三大块语法点之时态、非谓、从句,九个小知识点之时态、语态、情态、虚拟、非谓、定从、名从、状从、连词要力争不失分。建立错题本,单选在14分以上的,尝试分析2014年试题的考点分布,猜测出题思路,甚至可以改编某些题。熟悉每个考点的常见考法,例如虚拟语气常见考法有三种,多做类似总结。
完形部分:保证每天一篇,标记错题重点记忆,经常练习做过的题。完形填空多考查中英文化差异,一般以英语国家中学生生活中的小事取材,经常要通读全文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注意平时固定说法、固定搭配的积累。做完后填上正确答案,然后熟练朗读,提高语感。
阅读部分:2015年阅读量将增加,要限时训练。如猜测词义题要仔细观察上下文的近义词、反义词等线索;主旨大意题要准确判断文章体裁,把握主题句所在位置,从作者立场思考问题;事实细节题要细读文章,看清与原文相符、相背的分别是什么,干扰项经常会一半正确一半错误;“七选五”要注意段首、段中、段尾选项的特点,圈定上下文相关词。阅读看不懂,是因为经常出现一些长难句,收集整理这些句子,分析成分,翻译成没有语病的汉语,加强对句子结构的理解。
写作部分:做大量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话题训练,背诵并默写经典句型,写作时运用。作文句型要平时多积累,不能只靠临场发挥。对于老师面批过的作文,一定要将改正的句子重新抄写,否则下次容易重犯。书信类应用文要有开头和结尾的交际用语;情景作文要观察图画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添加合适的心理活动描写,加入人与人之间情感描写的句式。
数学篇:
降难度后侧重推理和耐心
数学会降低难度,题型构建注重新颖,突出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备考时要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反复研读2013、2014高考真题的标准答案。
函数问题多运用排除法解题。如求函数极值、边值的相关问题,打破以往通过解不等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方式,改为结合函数的定义域,通过分析参数的取值范围,运用排除法确定。这样的题型最易区分分数线在一本以上的学生。
解析几何大题降低了寻找思路的难度,但增大了推导量,考查对曲线方程及曲线上点的坐标的把控能力。这样的题型最易区分一本线上下学生,复习重点在于侧重推理,培养解题的耐心。
三角函数题要求对0--2π范围内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非常清晰。不少中等考生平常忽略对这些特殊值的记忆,考试时想不起来,要加强记忆。概率与统计问题保持北京特色,用小学水平的运算解决高等问题,遇到时找对思路再解答。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