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60年多前的工作历程,耄耋之年的母亲讲述着她在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分校的往事。
母亲袁希昭是北京建工安装集团的离休干部。1949年5月,解放军解放了安徽安庆,并就地进行招兵。母亲在安庆女中上学时就听地理老师介绍了解放区的情况,对革命颇为憧憬,便报名参了军。
这支部队是二野四兵团15军,即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坚守上甘岭、涌现了黄继光等特级战斗英雄的部队。母亲到部队进行了一个月的青年训练班学习,就被分到了文工团。1949年8月,四兵团在江西南昌莲塘成立了西南军政大学四分校,母亲报名参加。兵团司令陈赓亲任校长,并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时隔66年,母亲仍然记得陈赓当时说:“你们参加革命是晚了些,但是你们抓住了革命成功前的尾巴。全国还没有全部解放,还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那时候,军大学习的课程有中国时事课、国际形势课、社会发展史课等教程。授课老师大都是部队的领导。这些老师理论水平高,授课经验丰富,常常博得数千学生的掌声。
大部队要南下解放全中国,分校便随队而行;行走的大致路线是从南昌到吉安、穿赣州、过佛山、涉百色、越云贵;分校生活基本是按照边行军边学习、占领城市、驻扎宣传、总结讲评的轨迹运行;形成了学理论、长知识、强觉悟的好学风。分校到赣州时休整了40天,适逢新中国成立,当天学员们在市里进行革命宣传、扭秧歌等方式庆祝新中国的诞生。母亲在赣州工作小结中入了团,受到嘉奖,还担任了区队长,当时这是很令人自豪的事。分校在佛山进行革命宣传并招收新兵,不少知识分子都踊跃报名,有的甚至是戴着金戒指、十字架、手表来参军。在佛山扩编了一个区队,女兵中队由三个区队增加到四个区队。在行军中,学员们的体力和革命觉悟都有了提高,原来一天只能走二三十里,后来可以走百十里路了。在翻越云贵高原时,我们女学员没有特殊照顾,和男学员一样扛背包徒步行军。没有一个掉队的,更没有开小差的。军大就像一个大熔炉。
1950年3月,分校到达春城昆明。并设在据说是朱德当年在云南讲武堂的地址。分校的教育进入了常规化、正规化的固定模式。学员到达昆明后进行了工作总结、评比先进并于5月结业和分配。这里又出现了戏剧性的事情。当时四兵团所辖13军、14军分别驻扎在云南开原和大理,15军在四川剿匪。可能是交通不便原因,学员分配没有15军的人。此时,15军军长秦基伟来昆明开会知道了此事,便找到有关领导。结果母亲等七名女兵就由14军改分到15军,她们也就随兵团干事李伍全乘飞机到了15军所在地重庆。
1951年3月,母亲随15军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年底随父亲调入志愿军三兵团工作。1954年,结亲转业到了地方。
1992年,军大同学苏山汕从云南来京。她还带来了一张军大学员的合影照片,背面写有“难忘的回忆”几个字。当年风华正茂的女青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了。但对军大的记忆仍然恍如昨日,军大生活无悔是她们共同的感慨。
□韩晓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