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买年画
全家有缘落户北京
过年回家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家有缘落户北京

 

在我家相册中,珍藏着一张拍摄于1969年的全家人的合影。

那年,姐姐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即将奔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临行前,她提出全家一起照张相,离家的时候带在身上,远在千里之外的她想家了,看一看就如同和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团聚在一起。

爸爸妈妈年轻时,两家住的村子相距六里地。自打20岁成亲来到爸爸家,妈妈不但伺候公婆、照看孩子,还要下地劳动。我的三姑仗着自己在家里最小,总是处处拔尖儿,还时常没事找事,挑唆爷爷奶奶与我妈不和。

1950年,妈妈抱着两岁的哥哥忍气吞声离开老家,到北京来找爸爸诉说委屈。从此,我们一家在北京落户扎根。说起这些,妈妈已不计较曾经的积怨,60多年过去了,她早已变得宽容、坦然:“还是我和我的孩子们与北京有缘。”

前几年,三姑来我家走亲戚,姑嫂相见,今非昔比。听说三姑的日子过的很糟心,身体多病,丈夫离世,儿女对她也不好。妈妈对她表示同情。我就想,当年如果姑嫂和睦相处,妈妈也不会离开老家来北京,我们兄妹三人都会生长在山西,很可能会在乡下务农,人生的轨迹将完全不同。这也许就是苍天有眼看世间,进退高低皆有缘。

妈妈小时候没上过学,但她手很巧。记得儿时,妈妈飞针走线,想办法让我们穿戴的干净体面。那时一家五口,就靠爸爸的60多元工资。后来,妈妈找了份工作,在建筑队里和泥、搬砖当小工,每月能挣28块钱,多少也能补贴家用。

她还在弹花厂干过弹棉花、打被套,在阀门厂炼铁炉旁,冒着高温翻砂、铸造。常年的体力劳动让妈妈得了腰腿病,现在行走很费力,上楼要拽着楼梯扶手。有时外出,儿孙们争着要背她,妈妈却坚持自己走,只让孩子们在一旁相扶。自己能做的事绝不给别人添麻烦,妈妈要强了一辈子,时至今日,依然那么要强。

爸爸干了一辈子财务工作,不论是在银行搞储蓄、跑信贷,还是在卫生局做财务科长,都获得单位里同事的赞许。爸爸还打得一手漂亮的算盘,又快又准,那节奏感真强,如同欣赏动听的音乐。

这个过硬的本事可是来之不易,他17岁进钱庄学徒,按师傅的要求,一手平托算盘,一手拨动算盘珠,加减乘除反复练,最终掌握了站着打算盘的技巧。爸爸的毛笔字相当不错,得益于当年学徒时,记账用的是蝇头小楷,要书写流畅,必须全神贯注。

如今,爸爸妈妈携手走过了68个春秋。曾经的风华正茂,早已是耄耋之年,儿孙满堂,幸福快乐。我们兄妹三人也年过花甲、相继退休,先后抱上了隔辈人,荣升爷爷、奶奶,或者当上姥爷。当初的五口之家,成了如今老少18口的大家庭,人丁兴旺,四世同堂。

□胡京成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