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回到家乡故地 又想起白方礼
新一年多为失独家庭添份温暖
为迎接京卡办理小高潮做好准备
拍下经常路过的小月河留份美丽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到家乡故地 又想起白方礼

 

虽然距离北京只有半小时的车程,但每年踏上春节返乡的旅程,重回这片生长的土地,观察故乡每一处的细微变化,总会在不经意间触景生情,重新品味成长中难忘的经历。

到达天津站已是黄昏,我朝着车站外的广场走去,仰望夜空,繁华的城市在霓虹的映照下璀璨夺目。我对天津站的记忆,从十多年前的儿时就开始,那时,偶尔会骑自行车穿过这里。当时的天津站还没有经过如今的翻修,周围的景观也有些凌乱。有一位老人的身影经常出现,不少天津居民都对他或多或少有点印象。他曾经默默无闻,甚至很多过路人用怪异的眼神看他,直到多年以后,经过媒体的报道,人们才知道他所做的事情,从而对他肃然起敬。

在天津站改造前,不少三轮车夫在周围拉活等客,白方礼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从上世纪80年代,白方礼把老房卖掉用于助学后,那里就成为他蹬三轮车的“根据地”。起点是天津站,但终点却是天津的大街小巷。他衣衫褴褛,破旧的三轮车前挂着“军烈属半价、老弱病残优待、孤老户义务”的牌子。与周围的车夫努力挣钱谋生不同,他蹬起三轮车更拼命,却经常优惠或者免费,他挣得的钱也都做了一件事——支教助学。包括我的中学母校在内,不少中学、大学都接受过他的捐款。他所有捐资助学的款项,据不完全统计有30多万元。但这是不完全的,因为他捐款从来不留收据,很多捐款没有记录下来。还有的学校不收他的捐款,他就把钱放在传达室,转身离开。

很多与老人素不相识的人,之所以因他而感动,都是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过路时看到一位蹬三轮车的老人一闪而过,一度猜测他为何这般年岁还要如此谋生,后来才知道,他蹬三轮车完全是为了助学。眼见的真实最能触动人的心灵,如今再路过天津站,会回想起小时候隐约的记忆,画面上有位老人奋力地蹬着三轮车。

现在,每年都会有热心人组织纪念白方礼的活动,也有不少受他捐助的学生传颂着他的事迹。对一座城市来说,能有一位这样的平凡人洗涤着人们的心灵,这是幸运的。如今再从天津站向外走去,撞入视野的是“环球金融大厦”一般的高楼,里面的人们以惊人的速度创造着GDP。这样的时代还能有人不断反省自己的心灵,这就是一座城市向上的力量。

□本报记者 屈斌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