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四年义务蒸肉让村民过个乐呵年
让视力只有指数的患者重见光明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党小组长张丽华:
四年义务蒸肉让村民过个乐呵年

 

时下已是年底,丰台花乡看丹村正在为村民准备“年货大礼包”,这个大礼包很特别,有酱豆腐肉、四喜丸子、豆泡、豆片、炸排叉,全是老北京的传统特色菜肴。这个“年货大礼包”的负责人,正是看丹村口东村民小组的党小组长张丽华。而准备这份“年货”,在看丹,已连续四年。

“都是进口里的东西,卫生重要呀,万一吃坏了可不得了,咱大伙都得上心啊!”张丽华走进厨房,跟众人吆喝着。彼时正是下午三点半,蒸肉刚出屉,一股香味儿扑面而来。灶台边几个围着白围裙,带着白手套的男子小心翼翼抬着一大屉蒸肉往隔壁的大开间送去。大开间里几个桌子拼成了大长桌,桌面上白色塑料纸分外显眼。几个穿着酱色大衣、戴着白帽子、白口罩、粉色胶质手套的中年女人正在一旁站立着,站在最前面的,是眯着眼,笑容满面的张丽华。

让村民吃上美味的特色小吃

很快,几个男子便将一大屉肉稳稳放到了大长桌上。“姐妹们,咱们卸肉吧!肉烫,大家小心别烫到自个儿!”说完,张丽华上前一步,用双手慢慢托着碗侧,将一碗酱豆腐肉缓缓摆到了桌子上,其他女人也有条不紊地卸起了肉。几分钟后,白色长桌上整整齐齐摆了26碗肉,很快,第二屉热气腾腾的肉摆上了桌,张丽华们又开始卸碗……

“现在很多人上班忙,没时间准备年货,我们准备这6道菜,就是希望年三十让大家吃上美味的特色小吃。”张丽华嘴角上扬,微笑着说。

春节前20天开始准备,6道菜蒸的蒸,炸的炸,看丹村每个院落送一份,就是1400份。准备“年货”需要15天,这15天,是张丽华每年最开心的时候,也是神经绷得最紧的时候。

“春节前给村民们送传统菜品,是喜庆事,但卫生做不好,好事立刻就变成坏事了,得时时提醒着,时时注意着,累呀!”

1月25日,由张丽华带领的20多人的“年货小分队”上灶了:刷大蒸屉,刷碗,清扫操作间,归置库房,张丽华和她的“小分队”忙得不亦乐乎。

1月28日,开始蒸肉。早上8点,男人们烧水、刷大锅、清扫。早上8点半,肉和肉馅送来了,女人们开始洗肉、断块、用机器断成肉片、煨肉、码碗、上屉。谁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分工,怎么配合,这一切在张丽华的“指挥”下,秩然有序地进行起来。

“蒸肉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就拿煨肉来说吧,要放葱、姜、花椒、大料、桂皮、香叶、料酒、糖、酱豆腐等10多种调料,而且每种调料放多少,怎样将味道调至最好,都需要仔细拿捏!”

除了蒸肉,炸四喜丸子也不轻松。

在送来的肉馅里添进去荸荠、鸡蛋、香油、五香粉、姜粉等10多种调料,将味道调好,人工捏成拳头大小,然后下油锅炸。

“火候很重要,油温很重要,火大了,炸焦了,成黑色了;火小了,油温不够,又不上色;炸出来的丸子得是糖果色,才好呢。”

为食品安全光手套就有四种

新出锅的酱豆腐肉晾一宿,第二天,把肉换到一次性碗里,并用保鲜膜封好。炸出来的丸子每天傍晚回去前,张丽华和灶上的人都会把它们包裹起来。

“吃的东西,卫生永远是第一位的!”张丽华的笑容略有收敛,语气加重了说。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在选人之前,张丽华会跟村卫生所所长协商,让他过来给参与蒸炸食品的老党员们体检。“有传染病的,气管炎的,感冒咳嗽的,手癣,头皮癣的,我们都不会用。”

由于张丽华时时强调卫生的重要性,“年货小分队”里的人都自觉达成了共识:如果谁哪天感冒了,就请假不来灶上了。

参与蒸炸食物的,必须统一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光张丽华他们戴的手套,就有四种。劈柴、锯木头戴帆布手套,烧火戴线手套,端熟食戴粉色的胶质手套,其他时候,比如捏丸子、码肉等,则全戴医用的一次性手套。

“每次我们都会先洗干净手,再戴手套,戴一次性手套时,一定会在接触食材前,先过一次温水,保证手套的绝对干净。”

每天早晨来的五花肉,张丽华也会先检查肉合格不合格,“如果肉颜色鲜亮,你用手弹一下,肉又有粘性,那就是新宰的猪,如果肉不粘,并且颜色暗沉,就说明肉不新鲜。而且我们一定会把肉洗两遍确保干净后再断块。”

累计为村民备“年货”万余份

退休后,闲不住的张丽华担任了看丹村口东村民小组的党小组长,如今已有7年。清理小广告、宣传村里政策、劝导不文明现象、做园博园志愿者……个头不高,一开口就笑,说话很豪爽,干事利索的张丽华在看丹村里无人不晓。

她在马车运输队当过会计、干过副食商店经理、做过妇女干部、当过党支部书记,做过志愿者,阅历丰富的张丽华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哪里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

2013年初,北京园博会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像火一样点燃了张丽华的激情,“活了大半辈子,能在家门口,在丰台,召开一次世界性的盛会,一定得参与”,到现在,张丽华还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就这样,七八个人在老党员张丽华的带领下,填表,报名,交材料,一同成为了园博会的园区志愿者。

随后整整一个月的培训,让这些年过花甲的老人们,又重新拾起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练起了外语,熟读了“志愿者指南”。5月18日,张丽华为站在向往已久的志愿者岗位兴奋不已,尽管工作是简单的游客引导,尽管服务要站立整整半天,但年至花甲的张丽华,仍然以最饱满的热情、最年轻的心态、最敬业的态度为来往的游客提供着服务。

初夏,张丽华志愿服务的阵地——园区4号门,每天至少有几万游客量。如果赶上天气好,周末一家人来逛园博的场景,随处可见。尽管自己也上了岁数,但作为志愿团队负责人的张丽华,碰到年龄大的老人,都会推着轮椅迎上去,一边提供指引服务,一边嘘寒问暖聊上两句,直到将这一家送入园区。

酷夏,三十几度的高温对六十岁的张丽华和她的服务团队是个考验。但每到周末,早晨7点钟准时来村委会集合,并由团队成员轮流驾驶自家车奔赴园博园,却成为雷打不动的坚持。“既然决定参与,既然选择奉献,就不能怕辛苦,就要干好喽!”张丽华和伙伴们用始终如一的志愿行动,经受住了酷暑。她参与园区志愿服务数十次,累计服务百余小时,张丽华所带领的志愿者服务小分队成为园博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做园博园志愿者,张丽华还积极投身到看丹村各类公益活动中。端午节前,她组织劝导队员和退休老党员亲手为村民包粽子,每年达四万余个。春节前夕,她又带领老党员为村民制作“年货大礼包”,累计万余份。

“虽然我们累了些,但村民们年三十都能吃上蒸肉、丸子、豆泡、炸排叉等老北京传统美食,我们心里美呀!”张丽华一脸灿烂的笑容,她背后,是码了满满一长桌的蒸肉。

□本报记者 余翠平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