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神秘客人”讲述与王府井渊源
景观之变
古巴阿隆索版《天鹅湖》春节登大剧院
《老舍胡絜青藏画集》 将发行
似曾相识 ——梦境的意义
“德胜金秋”摄影展开幕 参与者投票自评
企业自制台历换图书 搭建公益阅览室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5年2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剧《王府井》今日上演
“神秘客人”讲述与王府井渊源

 

国家大剧院的原创话剧《王府井》于今日至16日上演。在近日进行的演出排练中,迎来了几位探班的“神秘客人”。

2月12日,是《王府井》第一百场纪念演出。任鸣导演与主演张光北、王继世、战卫华、王劲松、丛林、王刚、白荟等早已投身到了紧锣密鼓的排练中。排练场上,戏骨们个个干劲十足,为“百场”演出蓄势待发。

主演们还现场展示了一场高潮戏——禄顶鸿帽店的掌门人佟寿春带领众商铺掌门人以命担保,救出炒肝店老板蔡仙儿,北京金街老字号商户们的厚德、诚信与危难中的互相扶持在这一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此时,几位神秘客人在台下看得津津有味。《王府井》正是讲述他们的故事,原来,他们是来自于现实中的王府井金街上的商家——东来顺、盛锡福两家“老字号”的代表人物。当天,他们带来了“百年老店”发展历程中的动人故事。

陈立新先生是东来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承人,“身怀绝技”的陈立新在店里担任切肉师傅44年之久。回首上世纪70年代初进店学艺的历程,陈师傅可谓历尽艰苦,而在东来顺,师傅收徒看重的不仅是手艺,更在乎人品。每年的火锅旺季,各位师傅要“耍手艺”进行当众表演,客人可挑选师傅为自己的美餐操刀,“记得有一天,点我的顾客特别多,排了很长的队,我一着急,不自觉地把肉切厚了。师傅看到后勃然大怒命我重切,他说:‘咱们的品牌之所以响亮,靠的是品质,顾客看重的是咱们的字号!’”

在陈师傅眼中,随着手艺一起被时代传承下来的,是百年积淀的待客文化,“能来咱铺子里站一站,那是缘分人;能到咱铺子里坐一坐,那是瞧得起咱的人;能到咱铺子里吃饭,那是照顾咱的人。”老掌柜留下的这段“堂训”是每个东来顺员工的行动指南。

来到探班现场的另一位“贵客”是盛锡福帽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李家琪先生。话剧《王府井》中,老字号禄顶鸿帽店秉承着“客是天,要周全”的商训一路走来。王府井大街上的盛锡福帽店在百年的经营过程中,他们制作生产的帽子以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而著称于世,而李先生也为这老号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话剧《王府井》结下了不解之缘。2009年,编剧郑天玮在创作准备阶段前往王府井大街采风,在盛锡福帽店内巧遇李总,从他口中听到了关于“海龙”的传说,于是便有了剧中清代的佟家为一顶“海龙”而送命的震人心魄的故事。如今,盛锡福已在国内外各大城市开设分店,这不仅因为他们的制帽工艺是其他店铺难以望其项背的,也得益于他们的经营之道。盛锡福的帽子时常是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据李总回忆,1972年时,一位头部受重伤的客人进店想订做一顶特殊的帽子,不仅要外观好看更不能摩擦到伤口,这让师傅们很为难。李总根据客人的情况仔细琢磨了一番,终于想出一个方法——将超薄的铁片置入帽内定型,制出了一顶外形美观又能保护伤口的帽子,让客人满意而归。

听过两位“老字号”商家的故事,主演们也对剧中的北京人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而作为剧中禄顶鸿帽店的少东家,张光北在听完盛锡福帽店的真实故事后更是感慨良深:“客人为什么都喜欢来王府井?因为商家卖的是个实在,客人买的是个踏实。也正是因为有你们这样的老字号在,这条街才存在,这部剧才存在!优秀的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

□本报记者 张江艳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