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一年一度的春运又拉开了帷幕,对于很多在外工作的人来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然而对于北京铁路局丰台工务段的桥隧工来说,过年不能和家人团聚对他们而言已是习以为常,这些桥隧工最长的已有30余年没有在家里过过春节,而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确保春运安全。
昨天,记者驱车270公里,来到位于山西省灵丘县的白涧桥梁车间云彩岭桥梁工区,该工区的十名桥隧工负责云彩岭隧道及附近的108号隧道打冰工作,云彩岭隧道长达3800余米,在结冰期隧道内最低温度可达零下20多度,由于该隧道年代久远,施工工艺较为落后,隧道内渗水点较多,一经结冰形成冰锥便附着在墙壁及拱顶上,一旦坠落很容易对过往列车造成危险。这十名工人的职责便是用工具去除这些冰锥,排除安全隐患。
早上4:20,是云彩岭工区打冰的桥隧工起床的时间,他们来不及吃饭洗漱,就来到场院集合,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工长孙镇向调度中心报告当天的作业人员情况并得到“设好防护,注意安全”的批复后,一行人便走入隧道开始工作。
长期的工作让这些工人对隧道内的渗水点烂熟于心,他们扛着冰杆、皮斗、耙镐等工具快速地行走在铁轨旁的步道上,只有在防护员吹响哨声提示列车即将进入隧道时,他们才会放缓自己行进的步伐,寻找最近的避车洞避让列车。列车呼啸而过卷起的粉尘,在头灯的映照下上下翻飞,由于粉尘的刺激让记者不禁打了个喷嚏,当用纸巾擤拭的时候,纸巾上竟映出淡淡的灰色。列车通过后,隧道内由于空气压缩仍然有很大的风,刚刚走得温热的身体被冷风吹过迅速冷却,一热一冷让人十分难受。
当走到离隧道口1800米处时,桥隧工们停下了脚步,孙镇指着墙壁上的冰块说:“从这块开始,渗水点就比较多了。”记者看到在墙壁上、地面上以及拱顶上“贴”满了冰块,由于这些冰块都是由山里的地下水形成的,所以显得格外剔透晶莹。如果这些冰在外面真的不失为一道美景,但在这里却是悬在过往列车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这个隧道里我们见过最大的冰锥足有人的大腿粗细,一旦砸到客车上,后果不堪设想。”孙镇说。由于云彩岭隧道渗水点很多,他们每天需要在这里一早一晚两次清除冰锥,再加上清除编号108隧道的冰锥,光行走的路程,每天都要近三十公里。
孙小军把一直扛在自己肩头的冰杆放在地上,开始组接。说到这个冰杆,这也算是工区里的一个打冰小发明,冰杆由若干1米多长可组接的短杆组成,其中一根顶端类似矛头。这种组接结构让冰杆长可够到7米高的拱顶,对于附在墙壁上的冰块也可以缩短以利于发力。拼接好后,孙小军攥住冰杆的一头,把矛头对准悬在墙壁上的冰块,一会儿工夫把这个渗点附近的冰全部清除干净。其他的职工便开始用皮斗、铲子把掉下来的冰块清除到排水沟里。对于挂在拱顶的冰锥,工人们也有着自己的小窍门,“一定要在一个方向戳冰锥,这样掉下来才不会砸到人。”孙小军说。
这一条隧道里就有着100多个渗点的冰需要清除。即便再小心,受伤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打冰的过程中,飞溅的冰块常常会砸到手上,擦伤、砸肿都是常有的事情,加之寒冷的天气所造成的冻伤,让这些工人的手看起来要比常人的手大很多。
“这些渗点每天都会结冰,我们必须每天都来打,但是人员有限,加之工作量又大,所以我们的职工春节也没有办法回家。”桥梁车间主任王万礼说。正如王万礼所言,这里的职工短则一两年,长则数十年春节都是在车间里过,可以说车间变成了他们第二个家。虽然在车间里过春节,工友们可以一起聊天、看电视、吃饭,车间、工会也都会送来节日的慰问及祝福,但这仍然无法抑制职工们对家人的挂念及愧疚之情。
“老婆辛苦了,又不能跟你们一起过年了,为了乘客的安全以及家庭更加美好,只能顾大家抛小家了。”孙镇在给家里的节日寄语里写下这样一段话。
□本报记者 于彧/文 陈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