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和工友一起 在楼顶做防水的日子
妈妈在RICU 的1135天
难忘那张《山泉》报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5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那张《山泉》报

 

30年前我参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学学习期间,主编的学区刊物《山泉》,无论在当时看,还是今天看,从文章、版式到用纸、印刷,都存在一定的缺憾。但是,主编这个刊物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让我终生难忘。所以,我一直称其为《山泉》报。

1984年,我和本区80多名(后增加到200多名)中青年朋友,迈进改革开放后较早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北京人文函授大学。为了更好地组织大家学习专业课程,与学员们沟通交流,我和几名同学经过商量,不但组建起地区辅导站,而且在1985年7月创办了“既寓意学员工作生活的门头沟地处山区,又表明学员学习精神应该像汩汩山泉奔流不息”的刊物——《山泉》。

《山泉》创刊后,稿源、排版、资金等难题接踵而至。真应了那句俗语:上山容易下山难。面对一个个难题,我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学员请教,去地区相关部门争取领导支持,走访时任单位领导职务的学员和部队官兵,到地区印刷厂、报社咨询。一句话:干中学,学中干。从1985年7月创刊到1987年11月,《山泉》刊发了14期。期间,经费紧缺打字(刻板)油印那几期,刊头“山泉”采用手工印模印制,印发数量控制在百八十份。经费允许时在印刷厂铅字排版印刷,印数就增至1000份。

为了提高《山泉》的知名度,我们请区委区政府、区成人教育局有关领导,为《山泉》题写了刊名、题词。之后,北京人文函授大学周宏兴校长也为《山泉》题写了“山泉,有美的流溢;山泉,有虹的霞彩”诗句。领导题写的刊名、题词,不仅给《山泉》增了光添了彩,尤其在学员、学员单位和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如,1985到1986年报名参加法律专业学习的学员中,地区政法纪检、公安司法,以及北京矿务局、铁三局四处、驻区部队官兵,占了很大比重。

我学的是文学专业,报刊编辑是外行。为了把《山泉》办成像模像样的刊物,还是那句话:干中学。除了对着新闻教材进行版式设计、文字编辑,还向《矿工报》和印刷厂师傅咨询请教。报纸上机器印刷时,再在旁边盯着。那两年,有些学员单位在资金、物质和场地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部分学员也解囊相助。最令我感激的是广大学员积极为《山泉》撰写散文、小说、诗歌和公文写作知识、案例分析等作品。那时寄送稿子、信件,还是传统的邮局投寄方式,没有现在的电脑、微信、QQ,稿子刊登了也没稿酬。我给学员邮寄《山泉》和信函,也是逐一填写信封、贴邮票,通过邮局邮寄。想起来又辛苦又费事,但大家都无怨无悔,乐此不疲。为的是什么?对知识的渴求!

《山泉》虽然终结在1987年11月,刊发了14期,但每次阅读那些文章,看到那些同学名字时,依然能感受到大家渴求知识的真诚愿望,能感受到大家对我的帮助信任。

□张栓柱 文/图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