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因为订阅了《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使我的“作文”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并从那时起喜欢上了“爬格子”。当年最辉煌的成就是一篇作文获得了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三等奖,并因构思巧妙、题材新颖而被《黑龙江教育》作为范文转发。除此之外,并无它成,可能是在农村读书太少吧。
直到1992年考学离家,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里,我毫不吝惜地花完了四年时光。那里面海量的书籍杂志、报纸副刊,让我眼界大开,欣喜若狂,也使我更加坚定了“爬格子”的梦想。
1995年11月29日,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以后,我的一篇随笔终于发表在了《鹤城晚报》的副刊上,接着在1996年1月份陆续发表了第一篇杂文、第一篇小小说。从此,在毕业前的半年时间里,我成了报社的“常客”,更成为了学校的“名人”。期间,我又陆续开辟了《青年文学家》、《辽宁青年》等新“阵地”,半年时间里发表了四十多篇文学作品,并在三次征文比赛中获奖。
1996年7月毕业后,因“爬格子”较有成绩,我被哈尔滨铁路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王宝运慧眼相中。在他的亲自安排下,我留在了哈尔滨一家铁路工程公司,“主阵地”也自然随之转移。
除仍然给《鹤城晚报》副刊投稿外,我凭借着勤奋笔耕,又迅速打开了多家媒体的大门。尤其是1998年5月,我调入另一家铁路工程公司任党委宣传干事后,更是如鱼得水,除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外,还采写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并连续两次荣登《哈尔滨铁道报》发稿状元,先后十余次在征文比赛中获奖,连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那段时间,应该算得上我的创作高峰期,几乎每天都有新作品出炉,发表率更是达到了80%以上。有时兴之所至,趴在宿舍的床上一晚便能写出两三篇千把字的文章。
“爬格子”也让我成为了单位的“香饽饽”。总公司宣传部连续两年调我未成,结果2001年2月,总公司工会先斩后奏,未征求我所在公司党委和我本人意见,便直接下令将我“抢”了过去,想来这也是我此生与工会的不解之缘吧。
万万没想到的是,靠着坚持不懈的“爬格子”,2005年我又“爬”进了首都北京。
“辉煌”至此,夫复何求啊!
□乔英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