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至少4人才能抬动、且搬运中要多次休息的主席台大桌,现在只需1人开叉车、1人扶着即可完成;过去1人一次搬2把椅子,现在用折叠平车2人一次至少搬10把;过去2人抬1张桌子搬运中要喘息,现在用小车推就很省力!”
近日,记者在职工服务中心看到,工作人员搬动桌椅用上了一套独特的设备。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套装备不仅省力,而且基本杜绝了以前搬运桌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损坏。这套设备是谁发明的?它是如何为职工“减负”的?又是如何设计、研发出来的?本报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搬桌子”背后有难题
技协请来“创新奇才”
2012年竣工的北京职工服务中心是北京市总工会为全市职工办事的窗口单位,除了办理职工就业咨询和法律援助等一系列服务外,职工的相关培训和技术交流也是其核心工作。因此,中心内各类教室和会议室大小共有20余个;每个室内都有数量不同的桌椅,总数近千件;而为了适应各种会议和活动的不同需求,桌椅的摆放位置是要经常变换的。
可就是这看似再平常不过的搬桌子,却因其数量大、频次繁和板式桌子的质量沉,每次搬运都让中心的工作人员浑身是汗,同时搬运中的损坏率过高也使中心领导头疼不已。曾在一次搬运60张桌子的过程中,损坏了近10张桌子;现在还有一些桌子是搬散了经过厂家加固后继续使用的。
2014年6月,为了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桌子搬运中的损坏,市职工技协(市职工服务中心下属部门)负责人通过主管部门请职工技协各专业委员会的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帮助设计制作“搬桌子装备”。在表面工程专委会2014年6月份的一次例行活动前,专委会向各位专家征询设计方案,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集思广益绘出了两款以人抬为主的搬桌子用托盘式小车的设计草图,专家们也一致想到了获得两项“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奖”、被大家冠以“创新奇才”称号的中国杂技团总工程师王建民。
出差间隙设计几十张图纸
技协专家推出搬桌神器
市职工技术协会表面工程专业委员会代理理事长杨长效告诉记者,在得知市技协遇到的搬桌子难题后,王建民总工不顾身兼为赴国外演出的杂技剧《丝路彩虹》创新道具等多项重要设计任务的繁忙工作,就毅然开始了一波三折的研制历程。
在向部门负责人、直接从事搬运工作的保安人员和市技协领导等依次了解搬桌子的实际需求,并现场查看了搬桌子中的实际困难后, 王建民开始了初步的设计,在国外出差的间隙也通过微信等多种方式与技协的工作人员沟通,并画出了几十张草图,希望能实现“一机多能”的效果。
王建民经过实地考察和交流,构想出一套“目前唯一、可以折叠、操作简单、占空间少、一机多能”的设备,不仅可以依靠高性能的电池实现电动车的少量运输功能,还能在狭窄的主席台上原地转动搬运桌椅(这是一般叉车做不到的),而且加装防护栏后就可以作为维修工和电工在室内空间自行操作的安装、装饰和维修用举升装置,从而实现“一机多用”。
为了适应服务中心各楼层没有电梯的梯道台阶级数不一、尺寸不一、都有1.5米以上的高度和近3米的长度、每层都有桌子需要搬运等特殊现况,王建民没有只针对一个楼梯设计一种坡道,而是积极为用户考虑,主动将“要兼顾中心所有楼梯尺寸、降低在坡道上推车的用力、坡道不用时存放不占地方、全套工装要便于乘电梯等”定为自己的设计要求。
王建民通过设计前的现场调研、设计中的大胆创新和科学计算、研制中的精益求精、发现问题后的及时纠正等研制过程,一种至今从未见过、可两段两段折叠、通过两段不同坡度坡道的变换减缓坡度、可承重500公斤、通过螺栓螺纹和多级管孔插销的调整能适应不同高度和长度梯道的“折叠组合梯道斜坡桥”在2014年国庆节后问世了。尽管经过了一次返厂修整,但加装扶手后的“专用小车”更安全、更受保安人员青睐了。
效率提升好几倍
新装备获职工一致好评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套“搬桌子装备”投入使用后,不仅搬运效率提升了好几倍,而且损坏基本绝迹。过去至少4人才能抬动、且搬运中要多次休息的主席台大桌,现在只需1人开叉车、1人扶着即可完成;过去1人一次搬2把椅子,现在用折叠平车2人一次至少搬10把;过去2人抬1张桌子搬运中要喘息,现在用小车推就很省力;且被保安人员称为“轨道”的“折叠组合梯道斜坡桥”展开和折叠只需几分钟。
除了“创新奇才”的精心设计,把这套“搬桌子工装”从图纸变为产品的是今年已78岁高龄的赵奎元师傅,以及他所带领的王总“御用制作团队”。
“这些师傅全都是行家里手,技艺精湛,我们仅从工装上几十个连锁构件手工制作的工艺、每个工件上的焊点和小车上铺的毯子就可窥见一斑。所以,我们市技协是很荣幸地使用上了这套通过技术攻关研制成功的、内含很多创新设计和近似工艺品的搬桌子装备。”在职工服务中心,技术协会的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道。
保安人员既是这次工装研制的直接受益者,又是“推动”本次技术攻关的需求提出者、改进措施的建议者、新工装的试验者,正是他们的积极配合才使本次研制过程非常顺利。作为王建民亲自培训、号称“黄埔一期”的保安毕队长更是在每次工装接送过程的接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技术协会的工作并不太了解的他通过这次研制和使用也充分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变革魅力。
□本报记者 闵丹 通讯员 杨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