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仓库大火已经过去12天,全国人民还在缅怀牺牲的5名消防战士。应招入伍、体能训练、火场救灾……消防战士平常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昨天一大早,记者来到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消防中队,直击消防官兵一天的生活。
起床出操
30分钟跑5公里头顶冒气
6:30,窗外还一片漆黑,奥林匹克公园中队的广播里响起了“起床号”,中队副中队长贾砺一骨碌爬起床,花了几分钟,麻利地把被子叠成了“豆腐块”,然后端着脸盆走进洗手间开始洗漱。
按照惯例,消防战士应该是每天早上6点起床、出操。就在前一天,中队出了5次警。其中最晚的两次,一次是22:00多,慧忠北里小区一户人家锅里煮饭的时候,人离开导致锅烧干了,满楼道都是烟,邻居报的警。另外一次是晚上23:00多,户主回家发现没带钥匙,打了求助电话,让消防员帮助开门。出警回来后,洗车、收拾装备,都整理完毕后已经快0:00了,按照执勤战斗条例,为了保证消防战士有饱满的精神状态,第二天推迟半个小时起床。
“你没赶上我们出操,30分钟跑5公里,绝对跑得你热气腾腾。”贾砺对记者说。冬天每个早上,他们都在马路上跑一圈,“跑完会看到每个人的头上都冒着热气,贴身的衣服都湿透了。”
整理内务
能摸到的地方一尘不染
7:30,吃饭铃响起,中队26名消防官兵集合完毕。“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饭前一支歌完毕,大家走进餐厅吃早饭。
8:00,战士开始收拾卫生。贾砺负责行政管理和战训,他坐在办公桌前处理了一下文件,然后开始检查卫生。他在走廊里摸了一下门框,手上没沾一点灰尘。“只要手能摸到的地方,都不能有灰尘。”
随后打开司机班的门,里面9张床,每张床的床单紧绷,只摆放着被子、帽子和皮带,每个被子都叠得像豆腐块一样。桌子上没有任何杂物,拉开抽屉,每个抽屉里面摆着两个本子和一支笔。
接到警情
一分钟之内上车出警
8:41,贾砺和消防战士们正在操场上热身,特勤班的电话响了起来。“北苑路上有一辆车冒黑烟。”战士跑过来向贾砺报告警情。简单询问情况后,“一水一泡”,贾砺一边招呼着,一边跑向车库穿战斗服,随后他带着9名消防战士分乘一辆水车、一辆泡沫车,8:42,车已经开出消防队的大门。
“北苑路上由南向北行驶,在与四环交汇的桥上,有一辆小货车冒黑烟,是路人报的警。”专勤班班长曹其鹏在车后座上大声向贾砺报告。“有人受伤、被困吗?”“没有。”
打开警笛、警灯,两辆消防车在北苑路上向事故地点进发。接近事故地点时,并没有发现大量浓烟,贾砺放下心来,“看来情况不严重,或许车辆已经自己处理完毕开走了。”贾砺猜测着。果然,在北苑桥巡视了一圈,并没有发现报警中描述的车辆,而报警人也已经不在现场。“这种情况很多,往往一棵树、一个垃圾堆着火就报警,我们赶到时火已经熄灭了。”贾砺说,“但是消防是有警必出。”
体能训练
24秒从外墙爬上5层楼
9:15,回到消防中队,贾砺脱下战斗服。“冬天穿战斗服是最舒服的,夏天一穿上没等动就全身冒汗,执行一次任务下来,往往鞋里都能倒出水。”记者摸了一下战斗服,因为要起到防火的作用,所以战斗服非常厚。
随后,贾砺加入到操场上正在训练的队伍中。当天训练的项目是挂钩梯爬楼,就是用一头带钩子的铁梯,腰上绑上安全带,从楼体外部爬上5层楼。“这主要是锻炼身体协调性、体能和胆量。”轮到贾砺时,他绑好安全带,踩着梯子噌噌爬到2层,然后再把铁梯提上来挂到3层的窗台上继续往上爬。当他站到5层的窗台上时,记者看了一下表,只花了24秒。
“报告,有战士受伤了。”一班班长报告贾砺。一名小战士被铁梯磕伤了腿,他把裤子卷起,记者看到他的小腿上磕破了两个血口,贾砺连忙领着他回到办公室擦了碘伏并贴上创可贴。“爬铁梯很容易受伤,磕一下就是一个口子。”
哈尔滨大火后
妈妈嘱咐多注意安全
11:00,训练完毕。在吃过午饭经过短暂的休息后,下午进行政治教育。“晚上也会训练,冬季会在室内使用器械训练体能。9:00准时熄灯,作息非常规律。”贾砺介绍,“消防都是24小时待命,即使已经关灯就寝,接警后也要保证一分钟出动。”
“生活其实挺枯燥的,除了出警,都是进行训练。只有周三晚上、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不安排学习和训练,可以休整一下,但是也不能离开中队,大家可以利用活动室里的棋牌和乐器休闲一下。”
吃午饭的时候,记者和贾砺聊天,得知他今年27岁,是黑龙江人,大学毕业后入伍,已经当了4年兵。“平时家里也会担心,经常提醒我注意安全。”哈尔滨大火后,亲人和朋友都第一时间给贾砺打了电话。“第二天,新闻上刚报出有消防员牺牲的消息后,妈妈就打电话对我说要多注意安全。她不会跟我说不要进火场,因为她知道我的职责就是救火,所以只会跟我说多注意安全。”2013年,北京“喜隆多”大火中,牺牲的消防员刘洪坤是贾砺室友曾经的队长。“我的室友听到刘洪坤牺牲的消息后,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但是贾砺直言,面对同行的牺牲,情绪也不会有很大波动。“不是说不会难过,心里肯定对这些战士的生命很惋惜。但是不会因此就对火场有心理阴影,不会因为怕受伤而不往里冲。因为平时就受政治教育,我们干的就是抢险救灾的事情。我们不往火场里冲,老百姓就会遭殃。”
□本报记者 周美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