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年,姜文终于携新片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到《让子弹飞》,姜文仿若一个神话存在,因为他的电影都能让观众投入如海的“力比多”。何为“力比多”?在精神分析学中,它指的是一种欲望性的能量,主体的欲望在力比多的驱使下寻求各种社会的途径以满足自身。电影《一步之遥》相比于之前的四部影片,观众“力比多”的投注,明显少了。以至于,电影《一步之遥》的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沉浸于一片骂声的云烟之中,惨不忍睹。
先说“力比多”,这个源于心理学的概念,一般都会跟性欲结合在一起,但笔者认为它还包括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视觉与听觉,乃至味觉的快感。我们听音乐、听相声、看小说、看戏剧会感动流泪,这流泪何尝又不是“力比多”投入所引起的。看好莱坞电影,比如在国内狂卷近20亿元的《变形金刚:绝迹重生》,利用科技与想象勾勒出一场场让人为之尖叫之戏,实则是把握了观众“力比多”投注的命脉。电影《一步之遥》从撤销原定的首映会,到审片,再到新一轮的首映,可谓一波三折。但经历过首映后,观众则出现一边倒的阵势,大批姜文过于“自我”、“自恋”,不把观众放在眼里。
不把观众放在眼里,实则是说观众对影片的“力比多”投注甚少。改编自历史上真实的民国奇案“阎瑞生案”的电影《一步之遥》,似乎在回答“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问题。作为民国奇案,导演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呈现,当然因为要考虑市场价值,影片与观众的G点还是需要设置的,也即“力比多”的投入程度。
从武七找马走日、项飞田挥霍金钱准备花国总统首次全球民选开始的所有场景,以及后来马走日与项飞田、完颜英、武六、武七、王天王等人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导演姜文在用后现代的方式不断地解构经典,而且密度之大,让人不得不佩服其致敬之力、之广。但这样不断地解构所呈现出来的,却是导演一种刻意而为之的“自作多情”,观众在长达140分钟之内无法喘息,无法完成内心“力比多”的投入,以至于被影片搅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我们走进影院,走进影像的世界,不仅为了放松和娱乐,还为了融入某个角色,某个场景,并在认同中投入更多的“力比多”。虽说,在某种程度上《一步之遥》显得很“牛逼”,但它已然让观众的“力比多”的投注成空了,以至于观众观影的快感严重受挫,无法达成对影像的认同。
□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