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救助站要“等客”更要“接客”
救人感恩佳话 原本这样书写
落实“最严环保法” 不能仅指望公开信
这样的“联系我们” 让公众寒心
银行习惯性拒收硬币的势利
“汽车共享”缓堵 模式值得试一试
登陆方法
学生入校需绑沙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救人感恩佳话 原本这样书写

 

“就是你救了我!”12月8日下午3时,在中南医院外科楼16楼,易仕全老人一眼就认出了“救命恩人”。4个月前,易先生在乘坐火车返汉途中,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危急关头,乘坐同一辆列车的覃慧敏沉着冷静地做出准确判断,及时控制了病情。因为覃慧敏怎么都不肯告知老人她的名字,只说是中南医院的护士,临别时,心怀感激的易先生“使劲”将恩人的相貌记住,身体痊愈后立即和老伴一起去医院寻找那位“圆圆脸”护士。(12月9日《现代金报》)

在火车上,护士救人死活不留名,男子为感恩,来到医院,开始了执意的寻找,从1100多名护士中挨个辨认,终于找到救命恩人。这是一种什么场面和情景呢?一定很隆重。接到感谢信后,医院高度重视,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发布了“寻人启事”,但是无果。后来工作人员通过查询护士的出差记录,发现覃慧敏与易先生要找的人高度吻合。而且,通过微博微信寻人,在全院上下肯定会引起大家好奇、关注,掀起冲击波,那场面也一定很震撼。

这是一个做人与道德的故事,这是一个救人与感恩的佳话。

无巧不成书,易先生乘火车犯病,恰恰护士覃慧敏也在这列火车上。两个萍水相逢的人因此有了交集。没人知道她的职业,遇到这样的事,很多人都会敬而远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却站出来了。这首先是一种职业本能素养,遇到病人就会果断出手;其次是一种道义责任,认识不认识不重要,关键时候都会挺身而出搭把手。

覃慧敏在车上救人,可以说是职业习惯养成的下意识,既是举手之劳,将所学所用救死扶伤;也是有眼力见儿,就好像路人碰到有人负重或推车上坡,赶上了就上前扶一把。我常看见身边的一些人,比如看到有人淋雨,顺手把伞递过去,或者共撑一把伞;看到有老人过马路,就上前搀起一块走……他们是把平时对待自己亲朋的举止习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亲吾亲以及人之亲的行为,推而广之,兼善他人了。这种人,是路人,但是好人,那种作为,自然而亲切。

覃慧敏就是这样的人。救人不留姓名,在她看来,是责任,是本分,是小事一桩,每天从事的就是这个工作,救死扶伤。可对于被救者,这就是大事,是救命,要感恩。于是,救人的不留姓名,被救者执意寻找,这段故事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一段最美的佳话。

亚圣孟子曾经在批评一些年轻人时说:为长者折枝,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这些人不独年轻人,也有成年人,在如今很多事情上,这些人习惯作为旁观者。如果他们做足了覃慧敏平时的基本功课,习惯养成,那么,不要说为长者折枝,就是见到摔倒有可能被讹的老人,一样会毫不犹豫地去扶。而这,正是中华民族古今流传的佳话和正能量。

这种佳话,给我的触动很多,启发也蛮大,由此而顿悟,一个一撇一捺的“人”字之所以大写,能“站起”,就是因为互相支撑,互相搀扶;你爱护我,我帮助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韩睿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