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职工聂敏遭遇了一件特别恼火的事,她在一个朋友开的微店里购买了国外进口婴幼儿零食,结果价格竟然比市场价高出30%。“本来以为,在朋友开的国外代购店,不仅能买到正品,还能得到优惠,没想到竟然遭遇杀熟。”虽然心里有些不痛快,但还是忍了,毕竟在一个朋友圈里,聂敏也不好意思为这些钱伤了朋友和气。
经过一定范围的走访调查,记者发现,在朋友圈微店购物遭遇杀熟的现象并不少见,但大多数人都选择吃个哑巴亏。如何警惕杀熟呢?下面且听职工支招。
招数一:
货比三家不能免
张岩是个网购达人,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的很多用品都是通过网络购买的,她也经常光顾朋友开的微店,“朋友圈里的朋友开店,一般都是熟人,买东西更放心一点。”张岩告诉记者,其实,在产品品质相同的情况下,大多数喜欢网购的朋友都是因为网络购物方便、快捷,而且相对便宜。
“微店购物前也要货比三家,觉得划算我才买。”张岩提醒:千万不要因为是朋友开的店,就不去货比三家,万一买到不如意的商品,不但自己不愉快,还有可能伤害朋友之间的感情,这就得不偿失了。
招数二:
谢绝推荐不丢面儿
“朋友总是向我推荐她买的面膜,说得特别好用,我只好买了一盒。”李颖拿着已经收到货,还没来得及用的商品,面露难色。
事实上,李颖有自己习惯使用的品牌商品,并不太想尝试新东西,但实在抵挡不住朋友的连番推荐,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被购物”。
“开始,我觉得就是个面子问题,给朋友捧捧场嘛。”李颖笑着说,可后来她想过才明白,果断理智地谢绝朋友的推荐,其实也不算什么丢面儿的事。
招数三:
尽量不转广告帖
聂敏一边回忆自己遭遇微店购物杀熟的整个过程,一边告诉记者,“其实,我网购的微店老板是我朋友的同学,我是看了朋友转发的广告帖才去购买的。”
聂敏说,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她理所当然地将这种信任蔓延给“间接的朋友”,后来经过聊天,她才了解到,这位朋友跟她的同学,其实也并不十分熟悉,只是见过一两次而已。
“轻易转发了广告帖,让朋友间的信任也遭受了撞击。”聂敏建议,尽量不转发广告帖,保持朋友之间的单纯度。
□本报记者 王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