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公布了今年第二阶段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监督抽检信息。瓶(桶)装饮用水、纯净水等微生物超标问题仍较为突出,不合格率超过两成,791种各类饮料被曝不合格,其中饮用纯净水、天然矿泉水、其他瓶(桶)装饮用水样,抽检样品不合格就达775种,占97.97%。不合格样品中,也不乏乐百氏、汇源、娃哈哈、怡宝等知名品牌产品。食药监总局已责令相关省市,对不合格产品及企业依法查处。
尽管老百姓对桶装(瓶装)饮用水不合格有点心理准备,但像乐百氏、汇源、娃哈哈、怡宝等知名品牌产品赫然名列不合格榜单中,大伙儿还是止不住一阵惊愕。
应当说,封闭装饮用水在国内算是暴利产业,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有时比一瓶啤酒还贵得多,从这您就能看出,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削尖脑袋也要上“水项目”了。但话得说回来,既然消费者掏了腰包,商家的产品不合格,难道就不应当承担责任吗?
各位或许会问,新闻报道不是已经说了吗——“食监部门已责令相关省市,对不合格产品和企业依法查处”,但其中的潜台词您听懂了吗?
“相关省市”、“相关部门”、“依法查处”这些字眼,让人心里犯迷糊。大伙儿就想知道,这板子究竟打多少?是否把板子真的打到肉上面?这可不能含糊其辞呀。更加让人不解的是,消费者已经饮用了那么多不合格的“脏水”,这损失咋个赔付?是不是就此让消费者偃旗息鼓?这些关键问题,“相关部门”可只字没提呀。
我们并不否认,像这一次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的名义,向全社会公开点名批评众多知名企业,这也算是“太岁头上动土”,也亮明了政府部门不包庇不护短的鲜明态度。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点名批评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那些在赚钱的时候吆三喝四,到赔付的时候销声匿迹的犯事企业,不管涉及到谁,应当严厉处罚,起码要让它们掏出真金白银来,公开赔付给消费者,这才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起码要求。
商家的本质是趋利的,只要能省成本、省人力,它们就会挖空心思打法规的擦边球,而如果法规本身又是个“橡皮筋”,那么执法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治理好饮用水市场,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这是衡量食品监管部门执法合格与否的标准线,换句话说,如果连几桶水都管不好,那么这样的衙门还有多大的存在价值,就值得打个问号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党在中国执政,要是连个食品安全都做不好,还长期做不好的话,有人就会提出够不够格的问题。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下最大气力抓好。
人们希望监管部门点名批评那些知名企业,只是一个严格治理食品安全秩序的序曲,接续的行动应当更严厉,更清晰,让群众看到政府打赢食品安全这场硬仗的决心。从现在起,至少必须明确宣示,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上敢开小差的企业,将面临倾家荡产的后果。
□周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