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图书馆读者中又多了流浪、拾荒者。在被赞“史上最温暖图书馆”的杭州图书馆,就有一群每晚闭馆才肯离场的流浪、拾荒者。(11月24日《法制晚报》)
流浪、拾荒者进图书馆,从权利上来说无可厚非。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无权选择读者。没有哪个图书馆明确表明谢绝流浪、拾荒者。然而,在一些读者甚至管理员看来,因为衣衫不整、体味重等,流浪、拾荒者进图书馆,又很可能会影响其他读者阅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图书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拒绝流浪、拾荒者,但是,却通过保安等将流浪、拾荒者拒之门外。这需要理由吗?就是没有理由,流浪、拾荒者能去哪儿讲理?
其实,要是换做其他读者衣衫不整、体味重,反应并不会那么大。说到底,还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而从媒体关注的几个流浪、拾荒者来看,有的自己查阅医书,治疗伤腿;有的边抄报边充电,学习养殖;有的白天看书写诗,夜宿街头,都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一面。要是没有追求,流浪、拾荒者进图书馆图什么?
大多数善良的人,都希望流浪、拾荒者自强不息,通过劳动改变命运,为了他们自己,也为城市文明。这些进图书馆的流浪、拾荒者,他们不正是人们所期待的自强者吗?帮助流浪、拾荒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授人以渔,请先平等地看他们,给他们提供相同的机会。至于他们体味重等,宽容也是一种美德。□倪恒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