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走,到丰台工人俱乐部健身去
南水北调移民 参观首都博物馆
“两庭一团”让职工维权更硬气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水北调移民 参观首都博物馆
感慨付出虽多但有盼头
 

上周五下午,在北京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南水北调中线群众代表团赴京观摩”活动中,200多名来自河南、湖北两省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群众代表,分批次参观了首都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首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后的巨大成就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成果,都令他们受到深深的震撼。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展览中,一组组真切的实物、图片,展现了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移民抛家舍业、做出巨大牺牲的感人事迹。两省共搬迁移民34.7万人,搬迁房屋44万平方米,搬迁关闭企业1034个,损失达135亿元。

看到移民过程中拍摄的这些动人的图片,一名中年男子触景生情,眼眶通红。他叫杨明乾,任郧阳科技学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郧县安阳镇移民站干部。他回忆起移民期间的工作场景:他负责的大桥村村民抵触情绪极大,他曾经被人放狗追、被人打伤腿……但他还是始终与移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尽自己所能为移民排忧解难。三年的付出,他为移民家庭解决困难130多个,最终才换来了全村主动搬迁的成果。

伴随着讲解员对北京城市建设成就的讲述,现场弥漫着感动的气氛。为南水北调工作洒下汗水的建设者们,眼前也闪烁着自豪的泪光:“看到首都的现代化建设风貌,我们能为北京的发展出一份力,觉得十分光荣,付出再多辛苦也都不算什么。”

不只是杨明乾,这支由200人组成的观摩团,每个人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他们有水源区移民干部、移民群众代表、工程建设者,他们代表了千千万万舍小家、保大家的移民群众。他们有的失去了厂房,从公司老板变成了普通打工者;有的家人在移民工程中因公殉职,自己却化悲痛为力量,继续配合移民……这次“南水北调中线群众代表团赴京观摩”活动历时5天,200多名代表除了观摩首都博物馆,还参观了天安门广场、国家大剧院、鸟巢、APEC会场等首都的代表性建筑。

走出首都博物馆前,杨明乾特意拍了几张照片,表示要带回去给村民看。杨明乾说:“村民们都盼望北京通水的时候。为让首都人民跟他们喝上一样的水,为了国家的发展、富强,村民们觉得,付出再多也会有盼头。”

□本报记者 屈斌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