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验光注重“人性化” 配镜因人而异
■他既重理论又懂实践 曾配3500度眼镜
■他倾心带徒无私授艺 每年培养两名新人
■他就是北京大明眼镜公司员工、国家一级验光技师、全国劳模秦英瑞
1980年进入北京大明眼镜公司工作,从事验光工作30余年,开创了人性化的验光新模式……如今,每周六上午7点半,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大明眼镜旗舰店门口,都会排起挂号的长队。他们要挂的正是验光大师秦英瑞的号。工作人员介绍,秦英瑞每周六、周日验光,每天十几个号一开门就抢光了。
拥有过硬技术
更重验光的人性化
上周六,排到第一号是个女学生,这是第二次来验光。秦英瑞已经准备就绪,先是机器验光、随后面对面详细的“问诊”。整个验光过程近一个小时。跟秦大师坐下聊天已经是下午了,他送走最后一位顾客。说起验光,秦英瑞掰着手指头算着年头。“整整34年了。”
在验光设备越来越高级的今天,验光师的作用能有多重要呢?秦英瑞说:“验光师的好坏在于知识深度之分,好的验光师能有前瞻性,能判断出患者的近视程度将会加深还是减轻。同样的度数,由于年龄、身体、工作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对于度数的耐受力也不尽相同。作为验光师得考虑全面,然后开个综合处方。”
秦英瑞说,2005年以后,他发现验光失败的原因往往不是技术处理错误,而是验光师与顾客存在沟通上的问题。他强调,验光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进行换位思考,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就是他在当时普遍应用的技术化验光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的人性化验光模式。
“人性化验光”,不是单一矫正视力,而要仔细分析顾客的心理需求、配镜目的、个人习惯、身体状况及舒适度。秦英瑞解释,比如说,一个学生的视力加深了200度,但考虑到他只是为了上大课看清投影,可能只需要给他加150度就够了,再深他也许反而不适应。
在秦英瑞的验光室,有满足不同顾客需求的一套验光设备。比如,开车的司机配眼镜,设备上有一套测试司机矫正度数后看红绿灯的效果,以此作为确定配镜度数的重要参考。而坐办公室看电脑的白领,在配眼镜时又有其他的考量因素。
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件事让秦英瑞至今记忆犹新。一位老人对刚配的眼镜度数一时适应不了,看东西有些变形险些摔倒,来找他重新配镜。秦英瑞马上为这位老人免费改了一副度数稍浅的眼镜戴上。从那以后,“行走楼梯试验”的条款已写入大明的《验光员作业指导书》内。
结合实际创新
首次配出3500度眼镜
正是实行了人性化验光,顾客对秦英瑞信任有加。很多人慕名来找他验光配镜,其中就有因为度数太高配不到眼镜的顾客。
多年前,一位50多岁的顾客戴着眼镜摸进了大明眼镜店,指名找秦英瑞。秦英瑞一看,这位顾客的眼镜竟然是用两个镜片粘在一起的。原来,这位顾客找了好几家眼镜店配眼镜,可是怎么也配不合适。后来,有家眼镜店才给他配了这副奇怪的眼镜,用1000度和600度的两个镜片粘在一起给他戴。秦英瑞赶紧给顾客验光,这一验吓了他一跳,两眼度数竟然达到3500度。
3500度,可说是眼镜行里最深的纪录。当时,秦英瑞也有点含糊,这样的度数能不能配?但是,国外理论上有过这方面的论述,而在试戴过程中,顾客也没有感觉不舒服。因此,秦英瑞选择了按照实际度数下了单子。他特地跟车间联系,单开模具给顾客磨制一副3400度的镜片。秦英瑞将实际的度数减了100度,主要考虑从视觉上没有什么增进作用,因此将度数限定在了最底线。当这位顾客戴上秦英瑞配的眼镜后,感慨道:“眼前的世界像水洗的一样。”后来,顾客高兴得一连配了4副。
事后秦英瑞戴上远视3500度的眼镜,静静体会眼前的黑暗,他发现模糊的世界有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可怕,而这也鞭策他更加尽职尽责地为客人验光。 后来,秦英瑞还接待了一位散光1100度的客人,加上近视3500度的那位客人,这两位也是他开具的验光处方中最高的矫正度数。
倾心带徒授业
每年培养两名新人
秦英瑞的验光功夫,最早还是师傅教的。他回忆,他刚到大明时,师傅手把手地教他验光。可能是因为父亲就是从事眼镜行业,他对验光很有天赋,才一个月就出徒了。
从1998年起,大明眼镜受北京市政法委委托,由北京市监狱管理局配合,对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下属各监狱管理点(团河、良乡、阀头、延庆、清河、少管所、女子监狱)的服刑劳教人员进行验光配镜。给劳教人员验光,只靠电脑验光仪初测后,没有条件进行试戴,完全凭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判断,而且时间紧,两、三分钟测一个人,如果技术不过硬,验光度数不准,配好的眼镜就要报废,这样给国家和企业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落在了秦英瑞身上。
每次到达监狱点后,秦英瑞和同事9点钟开始工作,到中午12点,下午1点开始继续工作,一个接一个,每次都要给近200名劳教人员验光,每次验光后约有70%的劳教人员要配眼镜,多年来,凡是验光后配眼镜的劳教人员,从没有因验光度数不准而出现问题,配镜合格率达到了100%。
如今,作为行业内知名验光大师,秦英瑞也带出了不少名徒。从2004年开始,秦英瑞利用业余时间每年带两名徒弟,秦英瑞倾囊相授自己的经验,既要让他们体会到验光的专业性、科学性,同时也要求他们在工作中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徒弟们的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长进,达到了单位要求,其中两名已成为了王府井店的挂牌验光员。
□本报记者 张江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