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话剧《驴得水》再登北京9剧场。该剧讲述了一个理想与现实的故事,然而它并不是一部励志的心灵鸡汤,而是将理想摆在现实的面前并将之摔得粉碎。在理想被摔碎的过程中,有的人疯了,有的人死了,也有人离开了这个疯狂的圈子,剩下的人则聚在一起仅用一句“驴得水这件事就当从来没有发生过”试图重新再来。但是曾经的理想早已变味,他们终究与现实沆瀣一气。
剧中,校长教铁匠《三字经》的细节可以说是该剧的灵魂,“人之初,性本善”道出了这群教师们甘愿扎根乡村、“改变国民贫、愚、弱、私”的原因,他们希望用自己崇高的理想为落后的国民教育做出贡献。而三字经的后一句“性相近,习相远”则为他们的理想是怎样坍塌,并与现实同流合污做足了注脚。
由于学校资金紧缺,乡村教师们想到用一头挑水的驴顶替一个老师的名额,意图获得额外的一份收益。这表明在理想实现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理想仍然需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但是他们没有积极采取正当的途径去获取资金,而是耍起知识分子的小聪明,这看似无关痛痒的选择却为他们之后无可逆转的悲剧做了铺垫。
在得知教育部专员前来检查前,他们其实可以悬崖勒马,把钱退回去并解释原因。但他们没有,而是把铁匠顶替为这第五位“驴老师”去应对检查,一步错步步错,当他们与教育部专员扯上关系的时候,他们再也没有办法回头,只能随波逐流,为自己的贪婪买单。
教育部的专员象征着现实世界的欲望,他的力量不可抗拒,他的贪婪不可满足。他来到这个乡村学校只是为了找一个能让他获得美国慈善家捐款的对象,只要事情处理得当,这个对象是人也好,是驴也罢都无所谓。所以当他和教师们的需求不谋而合的时候,自然皆大欢喜,各取所需。而当他得知只要通过美国慈善家的考察后就能获得300万美金的捐款时,他的力量与贪婪、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气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于是这场疯狂的闹剧达到了巅峰。
面对捐款,各人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校长想用这笔不义之财建设学校,实现他的理想;老裴想要中饱私囊;周铁男希望借此谄媚校长以获得与他女儿佳佳结婚的肯定;一曼也希望借此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滋润。然而处在漩涡中心已经癫狂的铁匠却变成了搅局者,打碎了他们的如意算盘。于是在金钱面前,情人反目为仇,父亲出卖女儿,“死人”可以复活,勤勤恳恳的毛驴被杀,即使是想要进行反抗的周铁男,在教育部官员黑漆漆的枪口逼迫下,也甘愿认贼为父……
这一幕幕荒诞的闹剧最终在一曼自杀的枪声中戛然而止,剧中唯一清醒的佳佳本希望借助自己的出走唤醒已经疯狂的父亲,而得到的回复是“常写信”。故事以教师再次叠手高呼“改变国民贫、愚、弱、私”的口号划上句点,而这崇高的理想在此时看来却是如此的荒谬可笑。
如果“脑补”一下三位老师今后的生活,我们看到的也许就是明则高呼理想,暗地中饱私囊的蝇营狗苟,但他们在最初确是一群有着无尚崇高理想并努力去实现的人啊。如果他们开始没有耍小聪明,如果没有铁匠的出现,如果教育部官员去了别的学校,甚至如果没有那头驴的话,也许驴得水这件事情他们就不用说“就当没有发生过了”……但是现实没有如果。
□本报记者 于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