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东城区的职工都知道,全年可以享受到不同类型的文化服务,这些服务是如何形成的?
张晓林:文化服务是工会服务职工的重要职责之一,与工会其他重点工作一样,是重点工作之一。我们的文化活动全部实现项目制管理,每一项活动都列出详细计划,经过深思熟虑,绝不是临时搭台搞两天就结束。在项目制管理的方式下,文化活动逐年积累、丰富,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品牌。比如“五月的鲜花”,我们不光五月开花儿,我们全年都开花儿!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基层可以配合他们实际工作的需要开展活动,比如有些街道在春节就搞,有些街道在五一的时候搞,有些街道在党的生日……我们所有的文化品牌都是这样。所以现在的效果是,我们一说什么,职工立刻能反应出来活动内容,然后决定参与不参与、怎么参与。
记者:东城的文化宫经过升级改造,现在都很繁忙,基本上是演出、活动不断,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投入?
张晓林: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这么多年我们也是这么做的。首先是经济投入。在这里必须感谢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文化宫出租能不能赚钱?能赚钱。但是它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怎么办?咱们投入资金,对它的用电、座椅、空调等等进行更新,然后全部服务于职工。
记者:东城区的文化活动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工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张晓林:咱们说,工作从小处做。大目标咱们有、大道理一定得知道,文化活动怎么开展?用好的文化作品潜移默化把道理告诉职工,我们党就是让职工高兴、让老百姓快乐,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就是这样发挥出来的。搞好和谐劳动关系、使职工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所以我们的活动即使没奖品,职工的参与热情也很高。因为这是他们喜欢和需要的。文化活动需要顶层设计,层层抓,下沉深入到街道社区,与其他工作一并考虑。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说文化,文化统领,统一中华民族意志,宣传正能量,贡献力量,促进社会发展,咱们职工才能越来越幸福。
□本报首席记者 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