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肖忠诚,65岁,4年前从河北农村来北京,自带着工具为公司做事
■因木材发霉湿滑,他一不小心弄伤左手
■公司拒不支付医药费,以双方是承揽关系推卸责任
■如不超过退休年龄,依据考勤、工资发放证明,他可享受工伤待遇
■最终在致诚公益律师于帆的帮助下,讨回赔偿4.4万元
肖忠诚,65岁。他的为人,确如他的名字,忠厚老实,踏实肯干。在家,他会木工,是水平不低的手艺人,但从没摆过谱。在公司,老板叫他干啥就干啥,从不挑这拣那。至于干的活儿值几个钱,统统由老板说了算,给多少是多少。几年来,他从没因老板给钱多而喜上眉梢,也没因给钱少而吹胡子瞪眼睛。然而,在他的手被电刨子割残后,因老板不管不问,甚至说“打官司,随你的便”,他较起真来了。经过3年执着维权,他于10月28日赢得官司,拿到了4.4万元赔偿。
木材湿滑刨伤手指
公司不管引发争议
肖忠诚是河北省华城县人,家住农村的他从小就学木工,年经轻轻便成了当地有名的手艺人。这些年来,为了挣钱贴补家用,他经常外出打工。2010年7月1日,他来到顺义区北务镇,在北京君安科技公司谋得一份差事。当年,他已经62周岁。
“你在公司干什么工作?”记者问。
“老本行,木工。”肖忠诚说。
“待遇怎么样?主要做什么产品?”记者问。
“主要是为公司生产的机器设备做木包装箱。许老板给的价格是做一个包装箱45元钱。”肖忠诚说。
“公司跟你签劳动合同了吗,或有什么文字约定?”记者问。
“没有。这么多年,到哪儿都没签过劳动合同。”肖忠诚说,“我们老板让我干什么、给多少,都是口头说说,从来没写过什么东西。直到去年与公司打官司后,我才知道到公司上班都得签个劳动合同。而我过了60岁,签不了了!”
“你的手是怎么受伤的?”记者问。
“那是去年12月22日,我在用电刨子刨木头时,因为木料发霉表面湿滑,一不小心,把手伸进刨子里了。”肖忠诚说。
“伤得怎么样?”记者问。
“你看,左手中指、食指两节手指都坏了,到现在还不能动,残废了!”肖忠诚说。
“公司当时怎么处理了?”记者问。
“我受伤后,厂长把我送到燕郊的京东中美医院。”肖忠诚说,“医院的诊断是左手中指,食指远节离断伤。住院3天花医药费2671.13元。”
“后来,怎么与公司闹别扭了?”记者问。
“老板欺负人!”肖忠诚说,“他看我好说话,平时他说什么是什么,所以,他不想给医药费。我一不同意,他就反脸了!”
“我受伤后干不成活儿,挣不成钱了,老板又这样。最后,不得不打官司。”肖忠诚说。
老板否认劳动关系
仲裁申请未获支持
“听说你干活还自带工具,为什么?”记者问。
“用着顺手呗!”肖忠诚说,“另一个原因是,公司没有专业的木工,也没有预备这些工具。”
“其实,干活儿多少没什么,给钱多少也没什么,不愿意就不干,干多点儿也累不死人。”肖忠诚说,“就这样,我在公司3年,与单位相安无事。更没想过会和谁有翻脸的时候,更别提单位了。”
“你在什么情况下跟老板打起了官司?”记者问。
“为了医药费,我多次找老板协商,他都不理睬。最后,还不让进公司大门了。”肖忠诚说,“这时,我申请了劳动仲裁。”
“仲裁结果怎么样?”记者问。
“到了那里,许老板不仅不同意给医药费,还说我受伤跟公司一分钱关系没有。”肖忠诚说,“我越听越生气,但仲裁不支持我的意见,不支持我的请求。我不甘心就这样了事,老板说,打官司,他奉陪到底。”
“仲裁为什么不支持你?”记者问。“没劳动关系。许老板还说,他与我是承揽关系,双方是合作的,连雇佣关系都不是。”肖忠诚说,“我听不懂这些话是什么意思,打官司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从无望中找出希望
在考勤工资寻突破
“后来,我打听到致诚公益是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就找了过去。”肖忠诚说,“那里的于帆律师接待了我。听了我的话,于律师也觉得不公平,但她说想办成这件事有难度。”
“难在哪里?”记者问。
“我看过材料后觉得有压力。因为,肖忠诚到公司工作时已经62周岁,受伤时65岁,早已过了退休年龄。这种情况下,按劳动关系走工伤的途径索赔,是行不通的。”于帆说,“第二个难点是,肖忠诚是用自带工具为单位做箱子的,他的报酬,大部分也是按完成木箱的数量来支付的,单位肯定会往承揽关系上扯。”
“我接手案件后,先与单位联系,看看能不能协商解决问题。”于帆说,“果不其然,人家直接说是把木箱的活儿承包给肖忠诚了,对其伤情无须承担责任。”
“接下来该怎么办?”记者问。“走确认劳动关系索赔工伤待遇看不到光明,按承揽关系也拿不到任何赔偿。我内心也是越想似乎越无望。”于帆说,“不打这个官司,对律师没有任何风险。但不打,肖忠诚肯定拿不回一分钱。面对无助的他,我还是想努力搏一搏。”
“有突破口吗?”记者问。
“经过反复研究,我觉得能够维护肖忠诚权益的法律依据,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这条规定是,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于帆说,“问题是怎么才能确认双方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充分分析案情后,我们决定从考勤、工资发放、住宿等细节上寻找突破口。”
谎言终于出现漏洞
单位证据自证有错
“考勤掌握在单位手里,工资条也在公司,它们肯定不会提供,您是怎么打这场官司的?”记者问。
“考勤,肖忠诚不掌握,但单位肯定有。”于帆说,“他住在单位宿舍里,我就让他找证据,结果还真找到一份暂住证,上面写的是公司地址。”
“钱是打入肖忠诚的银行卡里的,但当时又不能确认是谁打的。”于帆说,“我就和他去银行,查明往他卡里打钱的人是单位。”
“调查发现,公司是按月往肖忠诚的银行卡里打钱的。由此,可以初步否认公司的‘承揽关系’说法。”于帆说,“因为,无论从何角度讲,在承揽关系下,单位在几年时间里按月给员工打钱的做法,都不是正常的。”
“肖忠诚的证据,只有暂住证、银行对账单、证明在单位受伤的电话录音和病历。这能证明双方是雇佣关系吗?”记者问。
“有相当大的证明力,但还单薄一些,不足以充分确认。”于帆说,“从接触中,我知道单位会提供相关的证据,我打算利用单位的证据来反证我们的需要。”
“庭审时的情况怎样?”记者问。
“公司拿出肖忠诚在现场工作的光盘,画面上有他的家人帮助做工的场面,公司想以此说明他全家共同工作当属承揽合同关系。”于帆说,“而我们从证据来源的合法性上直接否认。同时,借此证据表明肖忠诚在休息时间仍在加班的事实。”
“公司出具了肖忠诚签名的收条,是两个人的钱,想证明是公司将木箱承揽给了他之后,他又自己找人进行制作。”于帆说,“我们抓住公司按天给肖忠诚发钱事实,提出双方如系承揽关系无须给两人记录考勤,而按出勤天数支付工钱,证明双方系雇佣关系。”
“公司拿出工资签收表,以上面记载的制作一个木箱多少钱,证明双方是承揽关系。”于帆说,“我们认为该工资表上记载有时间、基本工资、社保、日薪、工作时间、木箱、实发、签名、备注等内容,这些足以证明包括肖忠诚在内的员工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但其因超过法定退休年龄而应当认定为雇佣关系,否则,公司应按《劳动法》承担用人单位的责任。”
“接下来,是证人出庭作证,面对律师的提问,其只能回答不知道。”于帆说,“我问肖忠诚的工作是谁安排的,工资是谁发的,其工资标准是多少,证人的回答,让公司的主张顷刻土崩瓦解。”
“三次庭审下来,公司的证据成了自证有错的利器。”于帆说,“根据后来的开庭情况,我在第一次提交代理词后,又提交了新的补充代理词及诉讼请求明细。结果,我们诉求全部得到支持。”
□本报记者 赵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