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的一天,龙潭街道夕照寺西里6号楼李惠琴的母亲在临终前把李惠琴叫到床边对李惠琴说:“我把你妹妹交给你了,你能一直对她好吗?”母亲的手紧紧地握着李惠琴,眼神里透露着迫切与恳求。望着母亲的眼神,李惠琴毫不犹豫,且坚定地对母亲承诺:“妈,您放心,您是怎么照顾她的,我也会怎么对待她,甚至比您还好。”听了李惠琴的承诺与保证,母亲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几天之后,母亲安详而放心地撒手人寰。从此,李惠琴含辛茹苦地精心呵护着智残的妹妹李树华,到现在已有16年,并且还要继续下去。李惠琴对记者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呵护妹妹越来越困难了。”
照顾妹妹像照顾刚出生的孩子
在李惠琴的家里,68岁的李惠琴一边给63岁的李树华洗手一边对记者说:“妹妹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个正常的孩子。在4岁的时候发烧,没有及时的治疗,落下了这个病。”由此,李树华的智商永远停留在4岁这个年龄段的水平。
李惠琴已经给妹妹洗完了手,又给妹妹洗完脸,水盆里的水已经发浑了。李惠琴又用这盆水给妹妹洗脚。李惠琴脱完袜子,脱鞋,扶着的脚送进水盆里。李惠琴指着盆里的水,对记者说:“这水是浑的,说明早晨她自己洗手、洗脸,是糊弄着洗。她不知道干净。我要给她洗澡,剪指甲。每天晚上洗屁股。”
母亲去世的时候,李惠琴已经退休。李惠琴接过母亲的班。以前,母亲照顾妹妹的时候,李惠琴认为很简单,照顾妹妹后,感觉就像照顾刚出生的孩子,比想象中的要困难。从小被父母宠着的妹妹,长大后脾气也很大,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只要跟她的思路有冲突,她就不高兴。李惠琴像哄小孩似地,哄着妹妹,不跟妹妹发脾气。
李惠琴给妹妹洗完脚,又给她剪指甲,剪完指甲,又量血压。李惠琴撩开妹妹的袖子,戴上简易的血压仪。买血压仪之前,李惠琴并不知道妹妹血压高。有一次,妹妹发蔫了。李惠琴就带妹妹看病,发现了妹妹有血压高。从这以后,只要妹妹发蔫,李惠琴就带妹妹到医院看病。为此,李惠琴索性买了血压仪,经常给妹妹量血压。
我对自己的家已经很陌生了
父母去世后,为了照顾妹妹,李惠琴就搬到了父母的房子住了。李惠琴自己的家在方庄,距离夕照寺只有几公里。16年来,她有数地回过几次家。她说:“我刚开始时,往来于自己的家和这里。慢慢地回自己的家次数越来越少。爱人常两边跑。有一次,我回自己的家感觉很陌生,像是到了别人的家,干什么都不方便。”
16年来,李惠琴春节都不能回自己的家与爱人和女儿过,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春节。她含着眼泪地说:“每年过春节时,大家都很快乐的时候,我很痛苦。我亏欠自己的爱人,亏欠女儿。别人退休后都能够到公园娱乐,到祖国各地去旅游,而我退休后,却照顾妹妹。想到这些,感到很伤心,流下了眼泪。但是,我不能放弃妹妹呀!往后的事情我不敢想象,也许她不知道忧虑,比我活的时间长,将来谁照顾她呀!”
令李惠琴感到欣慰的是,李惠琴的爱人和女儿非常支持她。她说:“这是我感到最幸福的事情。我爱人和女儿也非常尊重我妹妹。我女儿上班之后,每次来都给她三姨买饼干、牛奶、水果。”这时,李树华又插话了:“她给我买好吃的,我喜欢她。”李惠琴说:“我的外孙子来,也不歧视我妹妹。这使得家里充满了爱的氛围,这种对残疾人的爱在传承着,我也能够放心了。”
记者离开李惠琴家时,李惠琴的妹妹用不利落的话说:“欢迎你再来。”李惠琴说:“你对她好,她也喜欢你了。”
□本报首席记者 阎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