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刚刚收官,本报记者就集纳报道了本市各区县总工会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些亮眼的整改措施。
东城区工会设立职工监督团,一线职工的意见直通工会主席;
朝阳区工会搞活动让职工自己“点单”,职工喜欢干什么,工会就配合干什么;
平谷工会直插基层收集职工意见,工会干得怎么样,由职工来评议;
丰台工会面向职工亮承诺,职工不满意的窗口单位就得问责领导;
顺义工会集中排查工资协商,让职工的工资福利样样落到实处……
基层工会晒出的这些改进措施,无一例外地都突出了一个“实”字。
所谓“实”,就是直插基层,直面问题,直接地气,直指人心,通过一系列让职工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措施,呈现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果,让职工群众看到工会改进作风的坚决态度。
“实在”,是职工群众对工会干部最正面的评价,也是各级工会干部应当不懈追求的目标。要做到实在,就必须甩掉花架子,去掉繁文缛节,扔掉官气官味,与职工面对面、手拉手、实打实地谋事干事,这也是工会改进作风的应有之义。
通过一段时期的整改,工会让职工切实看到了改进作风的诚意,体验到了作风改进之后工会的新面目。作风建设的成果仿佛一股清流,已经在基层开始奔涌,这是首都建设服务型工会的新动力。工会的措施实了,职工的心气也就齐了,职工的心气上来了,工会的凝聚力就增强了,这种相依相伴的关系让职工与工会干部都倍感欣喜。
改进作风,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永远没有终止符,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然暂告一段落,但工会改进作风的任务却不会就此刹车。各级工会干部千万别有“闯关”意识,以为本次测验完毕就大功告成,今后的路更长,任务更艰巨。
职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最喜欢实在,最厌恶弄虚作假,最厌烦“口惠而实不至”。
他们真心欢迎工会持续推进作风建设,也迫切希望工会干部把“实在”的作风坚持下去,将整改成果进一步落实,最终实现工会与职工“心心相印”。
□ 周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