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剧院的后厨,有一位90后大厨叫荣鹏飞,专门负责职工们的面食。这位拉面师傅虽然年纪轻轻却在后厨独当一面,有着一手绝活儿。这些天,除了要在食堂为职工们准备三餐外,荣鹏飞还要加个晚班。你可能想不到,他要上台演戏了。
拉面台从后厨搬上了大舞台
傍晚17:30,国家大剧院后厨。套上食堂白大褂,戴上大厨“高帽”,荣鹏飞手里正把捏着一团面,别看清瘦,干得却是需要力气的技术活儿。面团在他手里没了脾气,韭叶、二细、毛细、各种宽窄。几分钟后,均匀细滑的面条拉了出来,舞动面条下锅,煮好后配上菜码、调料,一碗香喷喷的拉面就做好了。国家大剧院的职工纷纷在面食窗口排起了队。在北方,拉面颇受欢迎,尤其在这微寒的深秋。每次职工来吃饭,都会和这位年轻的拉面小伙儿唠上几句,荣鹏飞也爱说,和职工们慢慢地熟络了。
荣鹏飞是河南人,今年22岁。2008年,他到山东当学徒学习拉面手艺,只三个月就出徒了。2013年年初,他只身来到北京闯荡。跟其他90后一样,他喜欢上网。在国家大剧院的这份拉面师傅的工作就是他从网上看到的信息。
对于大剧院的工作环境,荣鹏飞特别满意。他回忆:“面试那天,我从地铁出来直接就进了剧院的大厅。在通往食堂的路上,敞亮气派的大厅、艺术范儿的装潢让我激动不已。这里太漂亮了,跟我以前干活的地方都不一样。”荣鹏飞秀了一下拉面手艺,很快就过了食堂的面试,正式上岗。他除了拉面外,不管是刀削面、羊肉烩面、臊子面等面食还是一些风味小吃,他都会做。
荣鹏飞没想到,有一天,他能靠着这拉面的手艺登上大舞台。10月8日,后厨的主管找到荣鹏飞,说导演想让他演戏。“开始我以为开玩笑呢,真的做梦都没想到。”荣鹏飞说。
请荣鹏飞演戏的是舞剧《马可·波罗》剧组,有一天剧组到食堂吃饭,吃的就是荣鹏飞做的拉面,导演看中了他的拉面手艺,正好剧中有一段讲述马可波罗来到一家面馆,看到师傅正在拉面,觉得很新奇,于是点了一碗面来品尝。而这位拉面师傅就邀请了荣鹏飞来本色出演。
10月11日至10月14日,荣鹏飞随《马可·波罗》剧组一起,将拉面从后厨搬上了国家大剧院的大舞台。
“最过瘾的一次拉面”
10月14日18:00,荣鹏飞从食堂转场到化妆间,脱了食堂白大褂,换上演出戏服。他穿梭于化妆间,很多演员见到他都开心地说,“拉面师傅你来啦!”他则腼腆地跟大家笑着打招呼,手里拎着他的宝贝道具——提前和好的5斤面。一小时后,《马可·波罗》将在国家大剧院进行最后一场演出。
“我从没化过妆。第一次上妆的时候不适应,演出结束不知道咋卸妆。后来才知道还有种东西叫‘卸妆液’。”这几天的演出,他越来越有演员范儿了。每次化妆结束后,他会起身跟化妆师很自然很熟络地点头小鞠一躬说“谢谢老师”。
化妆间隙,荣鹏飞说起了自己演出前的排练过程。10月8日第一天排练,熟悉剧情,走位;9日第二天排练,导演说他太羞涩,再放得开些;10日彩排,他站在侧幕紧张地瑟瑟发抖。“剧组的演员老师都对我很好,当时大家都安慰我。”这种紧张一直没法消除,直到他真的站在舞台上,手里摸到了他的面。“我一摸到面,心里就踏实了。表演我外行,拉面可是我本行。”
19:30,歌剧院舞台上,演出开始了。荣鹏飞在侧幕估摸着时间。他的戏份大约在20:00前后出场。在出场前,他需要再次和面,这次的案板就在侧幕口。经过几天的演出历练,能看得出他越来越游刃有余。三到五分钟的表演,他完整、自然地顺下来了。
说起自己的表演,荣鹏飞表示,台上的拉面活不用多说,但有一个动作有点头疼,这也是导演专为他设计的一个动作。“你看在舞台上,我只要拉好面就行。因为无论我演成啥样,‘马可·波罗’都能跟我对上戏,人家是专业演员。不过谢幕的时候,需要我端面碗表演一下。有个跑上台并做出‘请君品尝’的动作,这动作我练了好多遍。”说着,他本能地用胳膊摆出了这个动作,但排练时,他笑言:“都不会跑了!”
演出很成功,荣鹏飞表演的拉面绝活儿相当惊艳,很多观众还问:“这是从海底捞请来的吗?”谢幕之时,他的后厨同事们都在现场激动得喊“拉面拉面”,为他的舞台“首秀”喝彩。此次参演,荣鹏飞认为是非常难得的经历,也是拉的最过瘾的一次面。这事儿他还没告诉家里人,只想等回老家后再给父母一个惊喜。客串完《马可·波罗》,他得回趟河南老家,迎娶自己的新娘。
□本报记者 张江艳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