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历时两年整修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即日起重新开馆。在永乐大钟陈列展中,还首次运用3D技术扫描,完整呈现了23万字钟体铭文。
记者了解到,此次大修耗资3000余万元,重点对寺内大雄宝殿屋盖漏雨、寺内现存文物建筑本体、院墙、院落地面和排水系统等进行了清理和修缮。展览陈列改造工程是此次向外着重推出的重要内容。改造后的展览陈列分为十大主题:包括钟韵洪鸣、敕建觉生、阅古钟林、礼乐回响、质器庄严、妙境梵音、金火流光、永乐大钟、外国钟铃、诗韵钟声等10大主题,通过约400件文物向观众呈现了一部完整的古钟发展史。
其中的永乐大钟陈列展,运用了3D技术扫描永乐大钟,进行数字化分析,采用大数据计算手段完整呈现出了钟体上的23万字铭文。而阅古钟林展厅则设置了一个互动环节:运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技术进行互动撞钟,观众在了解钟文化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亲自动手的乐趣。
今后,博物馆藏经楼东配殿将作为“外国钟铃”专题展厅,重点展出了专门在荷兰埃斯伯钟厂定制的欧洲钟琴,这是西方钟琴首次在国内面世。这套钟琴不仅能够人工演奏,还可以电子操控演奏。在没有钟琴师演奏的情况下,也能欣赏200多首乐曲,让观众全面了解外国钟铃的种类和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