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保障工作是海淀区总工会重点工作之一,海淀区总工会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促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树立三位一体、服务为先的大帮扶理念,努力提高服务职工、帮扶职工的能力,全面提升保障工作的水平。
提升帮扶服务水平
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
做好服务帮扶这项工作,海淀区总工会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全总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 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的号召,不断提升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水平。
2009年,海淀区职工服务(帮扶)中心成立,并在全区26个街镇及海淀园建立工会服务站,开通12351职工服务信息平台,成立工会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帮扶工作体系,帮扶工作从单纯的生活救济向劳动争议调解、法律咨询、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领域拓展。
去年以来,区总工会为每个服务站提供建设资金10万元,同时完善制度建设,提高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待遇,目前,该区已有13家工会服务站完成规范化建设。同时海淀区总工会不断完善帮扶服务机制,相继出台《海淀区总工会临时应急救助资金申请办法》,进行“劳动者就业能力指数”研究等职工就业帮扶创新探索,职工帮扶保障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新轨道。
近年来,区总工会总体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部分工作取得突破,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为上级工会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基层首创经验。率先在全国电子卖场领域成立工会联合会,率先在全国开通“全国工会劳务对接网络视频站点”,率先在全市成立经民政部门注册的职工技术协会,率先在全市成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率先在全市开展区级建筑行业和商业(百货业)工资集体协商,率先在全市签订家政服务行业工资专项协议,率先在全市建立职工心理疏导员队伍等。
拓展帮扶服务领域
提升职工群众向心力
工会服务帮扶工作是一项涉及职工多、范围广、领域宽,需要资金大、解决问题难的重要民心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内外兼修,对内需要各级工会组织精心研究、不断创新,挖掘现有帮扶品牌的潜力,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和创新服务项目,扩大影响力;对外需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才能使职工服务帮扶工作形成常态化和长效化,提升职工群众向心力。
五方联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区总工会一方面将 “送温暖”、“送清凉”、“金秋助学”等工会帮扶品牌做实做好;另一方面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寻求职工利益诉求的关键点、工作机制方法的创新点和拓展服务职能的切入点,让工会服务帮扶工作渗透到职工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法律援助工作站都依托专业的律师团队开展工作,将服务窗口设在区人社局的行政执法案件受理中心大厅,为职工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劳动争议调解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将服务职工的距离缩短至“零公里”。这一服务窗口的开通,得到了区人社局、司法局、法院、信访办公室等部门的积极支持,海淀区的劳动争议调解的联动机制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
发挥工会作用,加大促就业力度。就业是民生之本,海淀区总工会把促进就业工作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区总工会海淀职业介绍所创造性地推出“八会制”职介新模式,拓宽就业渠道,5年来累计已为超过6万人提供了就业服务和指导,被《工人日报》头版予以大篇幅报道。其中“春风行动”、“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等每年开展的招聘会130多场,提供岗位120013个。
2010年与二炮政治部共同举办“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在全军和全国工会系统都引起广泛关注。受到中央书记处、中央军委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区总工会将之列为每年的常态化职介服务工作,切实为部队官兵解决了后顾之忧。全总也将此项工作作为工会组织开展“双拥”工作的典型事例上报国务院双拥办。
丰富帮扶服务内容
扩大帮扶工作影响力
海淀区总工会心系群众,着眼民生,努力构建“帮困”、“维权”、“服务”三位一体大帮扶格局,不断丰富帮扶服务内容,服务职工水平不断提升,受到职工群众热烈欢迎。随着工资集体协商、劳动争议调解、临时应急救助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逐步开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职工开始认同工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帮扶工作的影响力得到扩大。
2010年海淀区总工会启动为会员和基层工会办实事工作,4年来区总工会累计投入近700万元,为基层工会和广大职工办实事44件。包括为职工书屋送书、支持基层工会职工之家实体化建设、送电影下基层、为职工学历教育提供经费支持,为职工举办集体婚礼和交友大会等多方面服务。服务职工的范围更广,效果更显著,社会反响更强烈,职工得到实惠更多,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品牌服务项目。
为使面向困难职工群体的送温暖工作贯穿全年,区总工会在“两节”前向困难职工送“温暖包”的基础上增加 “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国庆节”两个节日的送温暖活动。并且从2009年起,区总工会以“把海淀的问候带回家”为主题,每年春节前均开展慰问各行各业外来务工人员千余人的活动。5年来,累计慰问外来务工人员近万人,使用资金100余万元。
5年来,海淀区参加互助保障人数达122981人,保费收入为1477万余元,赔付职工5803人次,赔付金额为841万余元。有效减轻了职工门诊、住院医疗负担,筑起抵御风险的有效防线。此项工作连年被全总、市总评为先进单位。
同时,针对困难职工、待岗职工群体、离退休劳模等特殊群体,区总工会为他们提供免费体检。该活动是两年一次常态化活动,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体检职工2600余人次。其中,为待岗职工群体提供了此项服务。通过免费体检,各级工会组织除了可以更好地掌握困难职工和待岗职工的身体情况外,更能关心并及时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各种生活问题。
此外,针对青年职工现实需求,海淀区总工会搭建工会系统的婚恋交友平台,每年举办不少于两场的“缘在工会 爱在海淀” 大型职工交友联谊会,通过自我展示、婚恋专家指导、婚恋心理测试等帮助,为海淀职工搭建 “鹊桥”。为了倡导青年职工树立新型、简约、朴素的婚姻观、家庭观和幸福观,连续4年举办了大型集体婚礼。
为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区总工会以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和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依托,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创新竞赛和技术交流活动、举办职工技能大赛、岗位练兵等活动。此外,区总工会每年列支预算70余万元,用于为通过继续教育学习并取得国家承认大专以上学历证书的工会会员(含农民工)提供学费资助;为基层工会举办通识能力课程讲座、职工大讲堂提供资金支持、赠送学习包和培训教材等资助活动,促进各级工会全面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作。
多年来,海淀区职工文体协会不断发挥作用,举办各类公益大讲堂,职工合唱培训班,摄影采风活动;围棋、中国象棋和扑克牌“双升”裁判员培训班等活动,为职工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今年刚刚成立职工书画协会开展的首个活动就是在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北冶公司为他们的子女开办免费的为期十天的暑期书画培训班,既解决假期孩子没人管的问题,同时又为孩子们提供了平时他们很难参与的课外活动,虽然是孩子受益,实际是让职工能够感受到工会组织对他们的关怀。
改进帮扶服务手段
探索职工保障新活力
2010年,海淀区总工会率先开展针对困难职工家庭中就业困难人员的“一对一”就业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工作中,区总工会为4名受助者提供了免费的中控专业培训,又出资8800元为1名受助者提供了驾驶证增驾培训,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3年来,海淀区在册困难职工总数由357人减为122人,其中因成功就业而脱困的家庭占脱困家庭的四分之一。自2010年开始此项工作以来,受到全总、市总、市人社局等多家领导肯定和赞扬。《工会救急也救“穷”》、《先看病、后开方》等报道在《工会博览》《劳动午报》等诸多媒体上刊登。
2014年,海淀区总工会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开展了困难职工家庭实地入户调查工作。通过困难职工家庭入户调查,有助于最直观的感受困难职工家庭困难程度,最深入了解困难职工的想法和需求,最快速有效地开展帮扶工作,做好“第一知情人”的工作。在走访过程中,向他们介绍工会的帮扶政策和相关保障政策,认真听取职工的需求。
5年来,区总工会在工会保障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实现全总提出的 “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工作要求,成为职工群众信得过、离不开的贴心人,为海淀区的经济建设和职工队伍稳定做好保障。